热销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所有产品 > 邮票 > 编年邮票 > 2013年邮票 > 商品详情
所在分类: 邮票 > 编年邮票 > 2013年邮票
2013-22 南华寺 邮票(四枚连印)
2013-22 南华寺 邮票(四枚连印)
http://e-stamps.cn/upload/2013/09/07/1805028c4f7f.jpg/300x300_Min
  • 产品编号: 6512
  • 会员价: ¥3.50
  • 可获积分: 5
  • 我的优惠: 登录后查看
  • 收购价: ¥2.00元
  • 点击量: 28524
  • 销售量: 319
  • 库存量: 30
- +


    中国邮政定于2013年9月7日发行《南华寺》特种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3-22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发行量
(4-1)T      曹溪门    1.20元          1039.99万枚
(4-2)T     大雄宝殿   1.20元         1039.99万枚
(4-3)T      灵照塔    1.20元        1039.99万枚
(4-4)T       祖殿     1.20元        1039.99万枚

本册:10.00万本
邮票规格:50×30毫米
齿孔度数:13度
整张枚数:16枚(连印,4套)
整张规格:230×170毫米
版  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 计 者:李庆发、李群、姜伟杰
版张边饰设计:李群
摄 影 者:梁国劲(三图)
责任编辑:董研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
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指定邮政网点和www.cpi.net.cn网站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

  为纪念禅宗六祖惠能圆寂1300周年,中国邮政9月7日增发《南华寺》特种邮票1套4枚,邮票分别表现真身、衣钵、曹溪门、南华寺全景等内容。
   据悉,本套《南华寺》特种邮票去年10月份已开始构思设计,著名邮票设计家李庆发、姜伟杰等参与了设计。设计者曾多次走访位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并入住南华寺多天,感受深厚的禅宗文化。
   《南华寺》特种邮票采用手绘画风格,一套共分成4枚,面值均为1.2元。该套邮票以南华寺曹溪门、大雄宝殿、灵照塔、祖殿为主图,4枚连印,通过“连绵远山、千年古树、鼎盛香火”等元素,将4枚邮票联系起来,用国画的形式,体现南华寺这座千年古刹的深厚禅韵。
  发行《南华寺》特种邮票,将扩大六祖惠能作为东方和世界文化名人的影响,弘扬禅宗六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宗教界“正能量”
    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这里依山面水,峰峦奇秀。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南华寺是广东六大寺庙之一,南华寺又称宝林寺,是一座中外闻名的佛教寺院,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据史料记载,是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恋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地”遂建议在此建寺。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寺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寺后有卓锡泉(俗称九龙泉),几株高达数十米的古老水松,是世界上稀有的树木,寺庙现存大量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现有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的。
    1983年,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寺院。
    2001年0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南华寺是写下千古绝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六祖惠能在此传授佛法37年,法眼宗远传世界各地,因而南华寺有南禅“祖庭”之称。
   六祖惠能在这里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是中国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印度佛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达摩从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的修行方法。达摩把他的这一禅法传给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璨,然后传道信、传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惠能在南方传法,建立南宗。北宗神秀不久渐趋衰落,而惠能的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惠能也因而为成为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由于从达摩到惠能经过六代,故传统旧说将达摩视为“初祖”,而把惠能称为“六祖”。
    禅宗创立之后,影响不断扩大,自身也不断发展,形成了曹洞、云门、法眼、临济、沩仰五大宗派(世称“五家”异花竞放的局面,它们不但取代了国内其人宗派的地位,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公元九世纪,传入朝鲜;公元十二、三世纪,又传入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佛教的主流。此后,禅宗又自东亚传至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国。每年都有大批国外的佛教徒前来南华寺朝拜祖庭。
   古往今来,南华寺因惠能在中国佛教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们。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写给友人的一首诗中曾表达了如此深挚的向往之情:“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盾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身何处是真依?"南宋民族英雄,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的文天祥,也写下了《望南华》这样真挚动人的诗篇:“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匆匆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到了近现代,许多著名的社会人士,也都纷纷慕名前来观光游览。 1924年,孙中山在韶关发动第二次北伐时,政务、军事极为繁忙之际,仍偕谭延闿、刘成禹、许世英等来过,并向寺庙捐赠了银元嘱咐要爱护寺庙里的一草一木,保护好文物,让后人瞻仰。
    1983年,南华寺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
    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多次拨款重修大雄宝殿、藏经阁、六祖殿、钟鼓楼及其他建筑。1981年10月19日至21日,南华寺六祖殿重建一新,举行了六祖真身像安座典礼,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宗教界知名人士意昭、圣一、心明、性智、宽纯等和当地憎俗群众三百多人参加了这一庆典。
    近年来,筹集资金一百多万元,新建了禅堂,先后修葺了六祖殿、方丈室、观音殿、大雄宝殿、海会塔、头山门、大围墙。海外佛教徒捐增了20多万美元的金箔,对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重新装金,对五百罗汉等诸佛重施彩饰,使这座千年古刹焕然一新。
    南华寺面向曹溪,背靠象岭,峰峦秀丽,古木苍郁。庙宇依山而建,殿堂在同一中轴线上,结构严密,主次分明。进入第一道山门曹溪门(又称头山门)后,就是放生池。池为椭圆形,上建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五香亭。宝林门是南华寺第二道山门,明嘉靖十三年(1534)建,清代及1912年重修,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横批是“宝林道场”。钟、鼓二楼相对,元大德五年(1301)建。明清两代及1933年均曾重修。楼分三层,歇山顶,檐角挑起,格子门窗,钟楼顶层悬有宋代铸造万斤铜钟。天王殿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清代重建,原为罗汉楼,后改为天王殿,殿正中央供奉弥勒佛像,后面塑韦驮像,两边塑四大天王像。现全寺建筑的风格,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从正门进入,依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里,三尊贴金大佛高达8.13米四壁罗汉彩塑多达500个,皆为艺术珍品。在六祖殿里,供奉着六祖惠能大师以及憨山大师和丹田祖师的真身。左右两边墙壁,还新镶嵌了二十九块石刻,上面禅宗典籍的记述分别刻着南岳让、百丈怀海、沩山灵佑、仰山慧寂、临济义玄、云门文偃等二十九位惠能的继席贤僧画像。寺后右面有一眼卓锡泉(俗称九龙泉),泉水终年流涌不绝,清澈冰凉,传说当年六祖惠能常在此浣洗架裟,苏轼曾为之作《卓锡泉铭》。泉的前面有九株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松,其中一棵实达40多米,据专家考证,这是全世界最高的水松,树龄超过500年。
    南华寺目前所见格局,重修于民国23年(1934年),由时任广东西北区绥靖公署主任李汉魂资助,著名高僧虚云和尚主持,历时十年,表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圣象690尊,使南华寺成为广东省首屈一指的佛教圣地。
    曹溪门是南华寺第一山门,上书有曹溪二字,门口还悬有赵朴初老先生所写南华禅寺。门旁有一副对联上联庾岭继东山法脉,下联曹溪开洙泗禅门。大家一定很奇怪一个寺院为何门上挂两个名,其实曹溪实乃南华寺之地名,寺前有河由门前自东向西流过,名日曹溪河。
    据传因曹操的玄孙曹书良于此地不远处隐居而得名。曹溪始于溪而得名,终以惠能大师弘扬禅法,广播法乳而闻名于世。每年都有大量东南亚海外欧美佛子礼拜祖庭,韩国更以曹溪宗为其国内最大门派。曹溪二字蕴意中国禅宗源头之意。因在惠后能大师之后,禅宗才真正的彻底的融入中国文化与生活,各领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禅法,在当时上至士大夫下至乡野村夫都有很多信众,真正完成了印度禅法向中国禅法的转化,所以六祖之后的禅法被佛教界尊称为祖师禅,成为唐宋之后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门派被称为沫泗禅门,在佛教界地位崇高。
    大雄宝殿,是寺院最主要的建筑,也是寺院僧众早晚上殿及日常佛事的主要场所。大雄宝殿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明清时及1934年重修。殿前有月台,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飞檐饰坐狮,顶用双鱼吻,门窗为格子式。殿内正面塑三大佛像,每尊佛像高8.31米,形貌庄严。左右两壁及后壁是泥塑彩绘五百罗汉像,神形怪异。殿后有千人锅,元代铸造,高1.6米,口径2.08米。
    灵照塔初建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为木塔。宋朝时改为砖塔。明清及1933年多次重修。塔呈八角形,五层,正面有券门可入内。塔内辟有螺旋形阶梯直到塔顶,每层每面均有卷门和小窗,八柱攒尖顶,上置大型铜铸净瓶及铁铸覆盆。寺后有卓锡泉,俗称九龙泉,传为六祖浣洗袈裟之处,泉水甘洌,经年不竭。

我要评论 条评论
${UserName}
${UserName} (来自:${IPAddress}) ${IsChecked}
${Content}
${CreateAt} 删除
头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