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所有产品 > 邮资封片 > JP邮资片 > 商品详情
所在分类: 邮资封片 > JP邮资片
JP15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
JP15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
http://e-stamps.cn/upload/2010/05/18/20092314322760359.jpg/300x300_Min
  • 产品编号: 2063
  • 会员价: ¥30.00
  • 可获积分: 18
  • 我的优惠: 登录后查看
  • 收购价: ¥6.00元
  • 点击量: 12483
  • 销售量: 85
  • 库存量: 5
- +

JP15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
 
详细说明:
品  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
志  号:JP152
设 计 者:尚盈
发行日期:2008年10月28日
版  别:胶印
规  格:148×100毫米 邮资图规格:26×21毫米
防伪方式:防伪油墨 缩微文字
发 行 量:50万枚
发行售价:1元
印 制 厂:辽宁省邮电印刷厂

背景/介绍:
    核武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是一个大国地位的象征。五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几代中物院人以“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为己任,沿着中国特色核武器发展道路,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创造了中国核武器事业震惊世界的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壮国威振军威,维护祖国安全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贡献。
   
    一、命运抉择  突破“两弹”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核武器的巨大毁伤威力震慑了世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打破美国对我国的核讹诈,毛泽东主席在1955年做出了创建中国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毛泽东主席指出:“原子弹就是那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年,我国成立了核武器研究机构,在聂荣臻元帅的领导下,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作者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创建核事业的历程。一批蜚声海内外的科学家,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朱光亚、程开甲、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于敏等先后奉命聚集而来,带领刚跨出大学校门的青年学子,开始了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秘密历程。1959年,苏联毁约、停援并撤走所有在华专家。当时苏联专家曾断言,离开他们的帮助,中国核技术将处于真空状态,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一切从零开始,在简陋的科研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各方面研究、探索和实验工作迅速紧张地展开。“娃娃博士”邓稼先带着刚出校门的年轻人,从最基础的三本书学起,用四台手摇计算机,搞清楚爆轰力学、中子输运、核反应等一系列关键概念和物理问题,勾画出第一颗原子弹原理的轮廓;长城脚下的十七号工地,著名金属物理学家陈能宽带领一个三十多人的小组,用铝锅熬、木棒搅,冒着生命危险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炸药部件;核技术专家程开甲受命在艰苦的戈壁滩大漠领导组建核测试队伍;位于海拔三千米的青海戈壁滩,冬天漫天飞雪、飞砂走石,最低温度达零下四十度,一年内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万名建设大军以三顶帐篷起家,开始“两弹”研制基地建设;全国1000多家工厂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协同会战,联合攻克了尖端技术、新材料和专用设备仪器研制等上千项技术难题。
   
    凭着科研人员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的意志以及探索创新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全国相关科研院所、大学、工厂的大力协同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国造出了原子弹,创造了科学史上的奇迹。1964年10月16日15时,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罗布泊上空腾起一朵极为雄奇壮观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试验成功表明:我国原子弹的设计和试验都超过了美国、英国、法国初期的水平。1965年5月,我国核航弹爆炸试验成功。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我们仅用两年时间,快速实现了原子弹武器化“三级跳”计划。
   
    “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毛泽东主席以豪迈的气概发出新的号召。广大科技人员背负重担,开始艰辛的跋涉。如果说研制原子弹已经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那么要闯入氢弹这个完全陌生的神秘王国,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我们要研制氢弹只能从最基本的概念研究、原理探索入手,把握氢弹爆炸的物理机理与规律,进而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彭桓武、黄祖洽、于敏等带领科研人员兵分几路,苦苦探索。集体智慧撞击的火花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灵感,他们从中归纳总结,科学分析处理,终于找到一条设计氢弹的有效途径。于敏率领一支科研小分队,昼夜不停地计算、分析,一百个日日夜夜的苦战,终于揭开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规律的奥秘。1966年12月28日,我国氢弹原理试验一举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西部上空又升起了一颗神奇的太阳,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圆满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氢弹原理突破,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半,而中国仅用了两年零两个月。这是一个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的速度,我们抢在了法国的前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二、铸核盾  勇攀高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邓小平洞察世界风云,极力推动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支持加快核武器发展,建成一支有效的自卫核反击力量。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明了中国核武器要实现小型、机动的发展目标。
   
    先进核武器是自卫核威慑能力的关键,但技术更为复杂。核武器小型化涉及众多科学技术难题,困难重重。中物院人以无声的行动,默默无闻的潜心钻研,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依靠集体的智慧,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原理设计,掌握了小型化先进核武器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技术上的大跨度发展,陆续研制出核武器并装备部队,建立了我国的核力量,使我国跻身世界核大国行列。建国35周年天安门前大阅兵,雄赳赳的战略核导弹方阵向全世界展示了人民中国不可欺辱的威严。
   
    三、直面挑战  勇往直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如何在禁核试条件下确保核威慑的有效性是各核大国面临的一个难题。严峻的挑战摆到了我们面前。
   
    禁核试条件下,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成为继续开展核武器研究的主要方式。这些研究涉及核物理、中子物理、流体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计算科学、材料科学、电子学等众多科学技术领域,涉及原材料、元器件、加工制造等工业基础,很多是前沿性、基础性问题。
   
    十分艰辛换来了十分收获,禁核试十年来,中物院人团结奋斗、大力协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核武器及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突出进步和令人瞩目的成果。核武器装备技术实现跨越发展,解决了核装置从核试验原理设计到武器化、工程化的一系列问题,核武器小型化水平和综合性能大幅度提高。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设施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能力大幅度提升,为禁核试下核武器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批科研人才茁壮成长起来。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禁核试条件下中国特色核武器发展道路。这些进步,成为我们在与超级大国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回望历史,五十年核武器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不断取得显著成果的五十年,是核武器及科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十年。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美国做了1000多次核试验,前苏联做了近700次核试验,我国只做了45次核试验,而我们的核武器理论设计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便是中国核武器研制者们用热血书写的一座座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五十年核武器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集智攻关的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体现国防科技创业创新的辉煌历程,是一个集中反映我国国防尖端高新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创业历程。五十年的沉淀,还使中物院形成了大科学工程的研发能力和较完备的学科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核武器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我国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时期,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确保和发展我国自卫核威慑能力的有效性,保卫国家安全,实现祖国统一,保持我国大国地位,任重道远。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奋力拼搏,沿着自主创新的道路阔步前进,为我国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要评论 条评论
${UserName}
${UserName} (来自:${IPAddress}) ${IsChecked}
${Content}
${CreateAt} 删除
头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