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大版 | 一轮生肖大版二轮生肖大版三轮生肖大版四轮生肖大版 |
---|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发行的邮票,不可能像和平时期那样设计、排版、印刷有一套正现程序。有时由于战争,邮政人员随军行动不能携带印刷设备,或者随着解放地区扩大急需邮票又一时难以供应,只好油印邮票,为了节省时间,能够一次印刷成功,又将不同面值、不同用途的邮票刻印或排在一版,这样就出现了“连票”。
我国第一套区票中的连票诞生于苏维埃邮票中。1932年由于敌人的猖狂进攻,湘赣苏区邮政人员不得不随红军移动,不能携带石印设备,湘赣省邮政管理局只好印制发行了油印邮票。这种“苏维埃邮政”邮票共2枚:1分邮票图案按“苏维埃”1分“旗球图”刻印,3分邮票是按湘赣省发行的“五星图”刻印的。1分、3分两种邮票同时刻在一张蜡纸上,上面两行12枚为1分邮票,下面三行18枚为3分邮票,这样印出的邮票就出现了6套1分与3分竖连票。
1942年11月苏中解放区发行了无面值“平”、“机”、“快”邮票,“平”字邮票以帆船为图案;“机”字邮票以手举火炬为图案;“快”字邮票以飞鹰为图案。三种邮票分别有绿图红字和红图绿字两种,形成一套6枚无面值邮票。
在印刷排版时竖为6枚,横为9枚,在横9枚邮票中,左面3枚是“快”字邮票,中间3枚是“平”字邮票,右面3枚是“机”字邮票,这就造成了“快”字与“平”字、“平”字与“机”字两种横连票。
1945年4月1日苏中解放区又发行一套5枚有面值邮票。“机”邮图案为持枪战士,面值4角/25分;“平”邮图案为战士与儿童,面值2角;“快”邮图案为学习战斗图,面值4角/3角;“印”邮图案为丛林射击图,面值1角;“便”邮图案为农民和耕牛,面值1角。由于“便”邮、“快”邮、“印”邮三种邮票印在同一版;“便”邮与“印”邮又另外印在同一版,形成了“便”邮与“快”邮2连票,“快”邮与“印”邮二连票。“便”邮与“印”邮2枚横连。“便”邮与“印”邮、“印”邮与“便”邮两种2枚竖连票。
1949年1月1日华中第一邮电管理分局,因邮票用完,经请示专区领导同意,印刷发行了“油印邮票”,面值分别为50元、100元、200元、300元、500元五种。在刻印时将前四种面值邮票刻印在一张蜡纸上,印出的邮票又加盖“华中第一邮票管理分局铃记”红色图章。此套邮票仅出售十多天,在接到华中邮电管理局发来的邮票后立即停售。这套邮票形成了50元与200元、50元与300元、50元与100元、100元与300元横连票;200元与50元、200元与300元、50元与100元、300元与100元竖连票。
1949年10月15日西北邮电管理局发行一套2枚的毛泽东像邮票,面值分别为50元和200元。此套邮票在制版时,在50元面值的子模中,误将1枚200元的子模放入,这样在全张160枚的50元面值邮票中,出现了4枚200元面值的邮票,由于急需,邮票边印边发,到基层邮局发现时,已有一部分邮票售出使用。这样就出现了50元与200元、200元与50元两种横连票;50元与200元、200元与50元两种竖连票。
根据现在所能见到的资料统计,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邮票中共有7套连票(含2套邮票在发行第2版时由于颇色等到不同于第1版而形成的2套连票),这些连票都是在无意中在排版、刻印时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后的连票则是有计划设计、印刷、发行的。(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訾春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