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大版 | 一轮生肖大版二轮生肖大版三轮生肖大版四轮生肖大版 |
---|
1979年第四届全国文代会期间,邮票设计家刘硕仁代表邮票设计发行局长到王叔晖,提出设计《西厢记》邮票的想法。自建国至此30年间,我国发行的邮票还没有以古典文学作品为题材的,此后先于《西厢记》邮票问世的《西游记》、《红楼梦》邮票,都是那段时间里同时约稿、设计的。虽然仍是画仕女,但专为邮票而画,王叔晖还从未画过。她考虑了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答应在次年年底之前完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980年,王叔晖未能按预定的计划进行《红楼梦》人物画的创作,但在这年年末,画完了4幅《西厢记》邮票图稿。
4幅画的尺寸是一样的,大约为2×1.5,分别名为“惊艳”、“听琴”、“佳期”、“长亭”,这4个场景在原来的16幅《西厢记》中都出现过,考虑到邮票篇幅的局限,人们都尽量放大,占了画面上的主要位置,同时舍去了次要人物和一些场景。
曾有一位音乐行家向王叔晖指出:16幅本《西厢记》中“听琴”一幅有个小小的错误,张生弹琴右手用了食指拨弦,其实应该用中指。这一提醒,王叔晖在心里记了多年,终于在这次创作中得以改正。
“倒煤”的事一会儿就干完了,进屋洗手,做饭聊天,我告诉先生:刚才来时路过地安门邮局,见门外排着长队都是要买邮票的人。先生听了微微一笑。我们估计顶多到下午,邮票发行局的人一定会送邮票来,怎么也不至
午饭
打完电话回到
5天以后,邮票设计发行局的人才带着邮票出现在
那套原作——4幅《西厢记》工笔人物画,付给王叔晖的稿酬是:每幅80元。
一个月后,
一年之后,国内的“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将这套邮票评为1983年最佳特种邮票。日本的集邮杂志将其评为1983年中国最佳邮票。
集邮爱好者寄来请签名的明信片、纪念封络绎不绝,无以计数。王叔晖的画日常很少展出,一般人极难看到原作,所以,一个简单的签名就已使很多喜爱她作品的人感到满足,视为艺术珍品而藏之了。
邮票《西厢记》使王叔晖获得了更高的声誉,拥有了更多的读者。(来源:一代画师王叔晖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