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大版 | 一轮生肖大版二轮生肖大版三轮生肖大版四轮生肖大版 |
---|
上海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第一大城市,它与世界各地直接相连,是接受外国新鲜事物最早和最快的地方。
集邮这项活动原本起源于欧洲,由于上海外国人较多,因此集邮活动首先传入上海。早中1897年上海《申报》上便刊登出一则收购邮票的广告,当然是外国人刊出的。这大概可以算作邮票交易的雏形。
19世纪,在上海出现了中国最早从事邮票生意的人;20世纪初,上海又成立了中国最早的集邮组织,不久还搞起了邮票拍卖。上海产生中国最著名的集邮家,号称“邮王”的周今觉;解放前上海先后有过百家以上的邮票公司、邮票社及私人邮商;有数十种大型邮刊先后出版;邮票进口业务在中国居首位。解放前,上海的邮商左右着全国各地的邮票市场,支撑着中国集邮事业的大半个江山。
在中国各大城市及省份中,20世纪前一半时间,上海是居排头兵的地位,有名称的邮票商店在百家以上;无名称,仅以个人身份从事邮票生意及业余邮商,数量无法统计。上海邮票的吞吐量非常巨大,中国早期各种名贵邮票几乎都被上海的邮商所控制,要买或要卖,都必须与上海邮商打交道。上海的邮票行业在中国邮商史上是独占鳌头的,绝对无法回避和抹杀他们的贡献。
上海邮商在中国邮商史上占有最重要一页。
中国最早的邮商——李辉堂
中国最早从事邮票生意的人,在邮坛上公推李辉堂。
李辉堂(1869—1943),广东四会县人。出生于原籍,7岁时随父到上海经商。20岁时,进入上海马理逊洋行,学习建筑图打样,并且开始学习英文。
当时,骑自行车去街上兜风是一件非常时髦之举,李辉堂也买了一辆,每星期六必去骑一圈。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外国人杜比的自行车坏了,李辉堂主动帮他修理。修完后,两人闲谈,杜比告诉他自己喜欢收集邮票,请他协助找些从信封上洗下来的旧邮票。在此之前,李辉堂还不知道邮票是何物,更不知道还有人在收集它。过了几天,李辉堂从洋行往来的信件中,剪下来不少邮票,都送给了杜比,杜比回赠他一些饼干糖果和10元钱。由此李辉堂开始与邮票结缘。
19世纪未和20世纪初,李辉堂住在上海云南路会东里,后来搬到江西路桃源坊105号,便从事邮票买卖活动。为了经营邮票生意,他还在当时的报纸上刊登“收买人头”和“龙头”的广告。
20世纪初,李辉堂从业余邮商转为职业邮商,在上海四川北路设店经营邮票。那时,中国人很少收集邮票,顾客几乎都是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在这条街上,还有两家邮票商店,店主都是他的广东同乡——陈绍周与冯兴记——他们两人经营邮票时间都不长。陈氏故去,冯氏返回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