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邮市第二次逆转在2010年出现

发表时间:2010-01-10 01:42 阅读:2200次

 

一直处于极度低谷的中国邮市,困扰己经介入其内的邮人达13年之久,何时能再见邮市曙光,想必全国投资、收藏邮票的朋友都在期待。

 

1997年以来,邮市长期低迷,有其内在的因果,或在环境;或在邮政;或在市场;不管是什么因素在制约邮票的属性和集邮文化的发展,邮票打折,邮票使用受限,邮票成为商品,邮市濒临关闭,集邮者逐年递减等等现状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邮市在发展的道路上所遇到的矛盾,邮政主管部门是很清楚的,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在探索和治理。2005年国家对邮政体制进行改革,就是从根本理顺体制问题,解决邮政内部体制和政企分离问题,在此基础上,邮政清理不良资产,销毁了03年之前的库存邮票,受此影响,邮市多年的冰冻开始溶化。

 

200512月,资金开始流向邮市,邮票各版块出现买盘,价格小幅回升,八元垃圾型张由2.7元涨至3.5元,邮资片从0.3元涨至0.5元,整版红军邮从600元涨至1100元,03小版更是受到主力资金的角逐,价格升幅较大,同时,包括老纪特、文革票、编号票、老JT票纷纷同步向上,整个邮市在邮政改制形势下出现了自1997年以来的首次逆转,这种逆转前提是邮政体制改革带来的,因此,是质的改变,他意味着中国集邮文化将走出阴影,步向辉煌,是第四次邮市行情的启动。

 

由于体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从2006年至2009年的改制过程,不论是邮市还是各级集邮公司,都在抓紧利用这个间隙,不管是炒新,不管是热点,不管是做空,不管是期货,不管是唱多,不管是喊空,都在过去的四年时间中各尽其能。在这四年时间可以说是萌动,也可以说是蓄积;可以说是机会,也可以说是痛苦;毕竟,这是邮市的量变过程,不管你承认或不承认,就这么走过来了,而且走得出人意料,走得越发清晰,走得人们的心里痒痒的。

 

中国集邮总公司虽说在整个邮政行业中算不了什么,但在集邮和弘扬集邮文化领域却是老大,既然邮政体制改革后邮政企业被推向市场,集邮公司面临的现实也只有参与市场竞争,邮市潇条了,邮票没价值了,是集邮公司着急,还是群众着急,因此,把市场搞活,把集邮文化传播,把邮票价值回归,受益的将是所有。集邮专卖店的推出,是集邮公司改革的具体展现,是集邮公司参与市场经营的具体实施。近两年老票、编号票及编年产品票的上涨,是集邮公司所为,是市场整体提升的主流。

 

2009年是邮市最后的盘旋与调整的关键一年,尤其是新邮政法的实施和岁未市场的异动,更使邮市趋势明郎化,有人说消灭打折邮票之日,才是邮市逆转之时,这一时刻应该很快要来到了。

 

改制后的邮政企业,是生存也是发展,这种生存依靠的社会民众,这种发展需要的顺应民心,所以,集邮如何弘扬,市场如何发展,邮票价值如何体现,都要求邮政管理部门和邮政企业予以重视和研讨,营造良好共赢的市场环境,才是保证邮市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

 

现在的问题是邮市起局后如何发展的问题,都在等着行情涨了后卖出去,不管是邮政,主力庄家或散户,都是这种想法,那又有谁来接手呢?难道又要再现邮市的暴涨暴跌,这看似难题,却非难题,大家不是说现今的集邮者不足200万了吗?只看到事物的一面,没看到事物另一面,倘若当前真只有200万集邮者了,这是好事,而非坏事,这说明集邮市场的潜力巨大,只要解决了邮票价值稳定和市场环境良好的问题,还担心后继无人吗?相信中国集邮市场的明天不仅仅是只有200万集邮者的问题,还会有10倍、百倍的增长,这个市场持续扩大的前提必须是邮票价值为保证和市场良好环境为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需求,市场的发展取决于环境,从2005年至今的中国邮市正在完善着缺陷,努力改善着邮市的投资环境,让邮票价值逐步体现出来,这就是当前邮市面临第二次逆转的基础。2009年未的市场走向更加明郎,老票继续发力,编年票、型张和邮资封片版块出现普涨、轮涨、补涨势头,说明邮政、主力庄家准备突出凹槽了,也说明自05年以来四年时间的蓄积能量完成,第一次变盘向2010年的第二次变盘已经展开,邮市整体暴发条件具备,新的一年将给套牢13年之久的投资者带来希望。现在重要的不是宣传是否行情有多大,而是希望大家把握好机会,毕竟,过早或过迟都将影响自已的收益,虽说起局后的市场暴涨与暴跌不复存在,但这是市场经济,任何商品都没有永远的上涨,需求决定价值,当商品价格高于社会需求时,就会自行调整,这就是市场经济。

 

今年的邮市充满着期望,目前产生暴发力需要邮政、主力庄家的合力,要形成邮票的赚钱效应,要造成社会影响,这样才会吸引社会资金的流入,而第二次的逆转就是造势,就是邮票的全面普涨和消灭打折邮票,就是要突出邮票的赚钱效应和邮票软黄金的诱惑力,把这个目标实现后,才会有第三次逆转,也就是全民投身邮市的逆转,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邮市活跃,真正的把中国集邮文化向前推进了。(黄兴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