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大版 | 一轮生肖大版二轮生肖大版三轮生肖大版四轮生肖大版 |
---|
那么邮票用于产品是否算是消耗呢?这也是我早前较为困惑的问题。我在市场不止一次看到有人拿着漂亮的产品册子兴致勃勃地到市场来准备卖上高价,最后往往只以期望值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价格成交,那种装裱华丽的册子多数是一文不值。失望和无奈当然不可避免的!我曾经因此怀疑:产品票的开发难道是市场“毒瘤”?
后来随着对市场的深入了解,我才纠正了这一浅显而幼稚的认识,毕竟,产品票大都是将邮票售给了“邮盲”和边缘邮人,这是一种宣传,也类似于常规产品的推销,还有人对现在的广告宣传和推销怀疑吗?至于我以上提及的产品票回流情况,应属于少数现象,不足一成吧。
后来,在网上见到了将邮票消耗分“硬消耗”和“软消耗”的划分方法,我很赞同。邮票的损毁、盖销和信销都是实实在在的消失,所以属于“硬消耗”;集邮收藏和产品票消耗没有改变邮票本质属性,只是存放地点的变更,所以属于“软消耗”(也称之为“沉淀”)。可不要小看这存放地点的变更,它直接影响到市场的供求关系,从短期市场看,“软消耗”和“硬消耗”对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
有邮友跟帖说产品票销售是一种被动收藏,确实很精辟!由此想起小平同志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套用到邮市就是:不管采用主动收藏方法还是被动收藏方法,能够促使邮票消耗的办法就是好办法!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需求是上涨的恒动力》,中心意思是:只有需求才能支持邮票上涨,要想持续的上涨就必须要有持续的需求。需求也就是消耗。邮票最基本的消耗(需求)是邮寄,邮票一般在面值附近或以下时才会有这样的消耗,当邮票市值明显高于面值时,谁还傻乎乎地拿去寄信呢。邮票到这个阶段时的需求就只能靠“软消耗”了,而在目前邮票市场极度低迷、集邮事业极度衰落的情况下,指望集邮爱好者主动收藏是不大可能的,剩下的唯一需求方式就是产品票销售了。
实际上,“软消耗”的功效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超过“硬消耗”,当邮价升高、“硬消耗”缺位后,只有“软消耗”才能推动邮价继续上升。
我在不久前曾发帖探讨编年黑马的问题,联系本文的意思,关于黑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前期经过大量的“硬消耗”、后期有持续的“软消耗”的品种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编年黑马!(暂且搁笔,此话题内涵丰富,有时间再聊)(方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