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大版 | 一轮生肖大版二轮生肖大版三轮生肖大版四轮生肖大版 |
---|
正在洛阳举行的世界邮展让人惊叹,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约瑟夫·沃尔夫说:2009世界邮展将会让每一个参与者终生难忘。
4月8日上午,在对邮展布展情况进行检查时,他说:“非常好,我非常满意!”
本次在洛阳举办的世界邮展,与其他年份在其他地方举办的相比,有什么异同?对邮展,应该有个什么样的对待的心态,怎么看待本次规模空前的邮展?
昨天,商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李近朱先生。
【谈现状】
记者:作为中国邮联的负责人,又是一位参展者,你怎么评价洛阳邮展呢?
李近朱:应该说是一针强心剂吧,对整个集邮市场的带动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从去年的新加坡世界邮展可以看出,受经济危机影响,全球集邮市场是比较萧条的,我国集邮虽不到萧条的地步,但也相对低迷。
洛阳的这次邮展,第一次实现了世界集邮联合会的84个成员国的一次大团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必然会对整个集邮市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集邮界的共识。
记者:仅仅是经济危机的作用吗?也有人认为这是邮票必然消亡的一个前兆。
李近朱:任何一种事物都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消亡,集邮也不例外,互联网以及通讯手段的不断进步就对邮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我认为邮票在短时间内不会消亡,因为普通的信件和一封电子邮件里所蕴涵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只要人们还需要这种感情,集邮就还会大有可为。
记者:那你认为邮票还有多长的寿命呢?
李近朱:反正你我有生之年都不会看到,我想怎么着也得几百年吧。
集邮市场低迷,但不会消亡
【谈发展】
邮展展品重复,急需降低门槛
记者:除了经济危机,国内集邮市场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李近朱: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老面孔太多。打个比方来说,“马尔雷迪封”这个邮品,几乎在国内每一次展会上都能够看到,在一次展会上从专题类、一框类到开放类,200多部邮集中出现了45个“马尔雷迪封”,其中有的邮集还使用了两个。
作为一种十分珍贵的邮品,而且有多样的专题信息的素材,使用起来本无可厚非,但见得多了,使用多了,难免产生审美疲劳。
记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李近朱:就是我们的展会门槛太高,很多藏于民间的珍惜和少见的邮品很难与观众见面,这是不利于我们集邮市场发展的。应该适当的放宽一下限制,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陌生面孔上展会。洛阳这次就比较好,设置了青少年组的比赛,还邀请了吉尼斯的人参与进来。
另外,我们展会还要体现人文关怀,很多老年爱好者的邮集比较幼稚,但都是他们一生心血,搞个老年组,也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谈乐趣】
集邮追求经济属性不应遭排斥
记者:你觉得你在集邮中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呢?
李近朱:获取知识。我记得上学的时候,一次考试问太平天国是什么时候起义的,所有同学都答不上来,但我想起来,我有个1951年邮票是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00周年的,所以我答上来了。
文化属性是邮票的第一属性,获取其中的文化当然是第一乐趣。当然,还能从中得到艺术欣赏的乐趣,有人喜欢画,而邮票就是一浓缩的画卷,其中照样有着艺术乐趣。
记者:除此之外呢?
李近朱:那就是“淘”,来之不易你才会觉得珍贵,费尽周折才会感到幸福。
我年轻的时候去法国,看到一个1840年的“马尔雷迪封”,当时不识货,没要,后来知道它珍贵了,再去找,又找不到了,结果,为了它,我花了整整5年时间。
记者:是不是看到自己邮票升值了,也是一种乐趣呢?
李近朱:确实。不过追求集邮的经济属性在集邮界被认为是比较俗的,但我个人认为,不应该遭到排斥,比如看到自己8分钱的邮票,涨到4000元,谁会不高兴,也是一种投资,就像买卖股票一样。但作为一个真正的集邮爱好者,应该拒绝炒邮。
【谈经历】
国外用根红绳剪彩就是一次邮展
记者:从1952年集邮开始,你可能参加过很多国内外的邮展,他们是怎么办邮展的呢?
李近朱:邮展本来是一种民间的活动,往往会受到费用和场地限制,一般都比较简陋。拿世界邮展来说,虽然前几年都在较繁华的城市举办,但实际上并不豪华。
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就比较有代表性,租了一个百货商店的顶楼或者地下室,然后参展者都带着自己的展品来,不存在什么接待不接待的,所有的评委和集邮专家都是坐着公交车去参加。
还有一些世界性的邮展,一根红绳一剪断,就是开始了,这就是一次邮展,简单到这种程度。
记者:难道官方一点儿都不参与吗?
李近朱:也不,他们的官员,比如说总统什么的,也会来,有的领导人还会专门抽出一上午的时间来看展览。
记者:这些邮展级别比较低吧?
李近朱:不是,那也是世界性的邮展,全世界集邮界的盛会,去参加的人也不少,相互之间认识的,不认识的都通过翻译相互交流着,气氛也比较热烈。其实真正集邮爱好者,他们在乎的并不是参展的条件多么好,而是看上了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
【谈洛阳】
史无前例的一次邮展
记者:听了你前面的介绍,终于理解了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沃尔夫先生为什么评价洛阳邮展“让人终生难忘”了。
李近朱:我个人也认为,这次邮展无论是规模上,还是组织的各个方面,都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世界邮展。给我感触最深的就两点,声势大和工作扎实,来了这么多的记者,而且各种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说做得十分完美。
这也充分说明,世界邮展选择洛阳是没错的,洛阳给了世界邮展一个很好的舞台。
记者: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的邮展怎么样?
李近朱:中国与外国有着文化上的差异,外国人讲究道理,而中国人更注重情感,有着几千年的好客传统,在很多地方,即使一个陌生人到家里了,主人都会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客人,同理,洛阳不就是中国所有好客主人的代表吗?
最重要的是,国外办邮展是民间行为,而在中国,这是政府行为,洛阳的目的很明显,给世界邮展一个舞台,世界邮展也会给洛阳一个舞台,你造的舞台越大,世界邮展能给的舞台就越大,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洛阳需要的是一个世界了解它的窗口,世界邮展正好就是这么一个窗口,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费尽心思要办好这个邮展的原因。
人物介绍
李近朱,中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自1952年起开始集邮,至今已有55年。曾在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再说长江》、《大京九》等多部作品中担任编导、总编导。(来源:河南商报 商报记者 陈薇 陈松 王海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