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大版 | 一轮生肖大版二轮生肖大版三轮生肖大版四轮生肖大版 |
---|
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牵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作为集邮爱好者,许多人倡议国家邮政局发行赈灾附捐邮票,为支援地震灾区奉献大家的一份力量。回顾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发行的赈灾邮票(包括公共卫生事件公益邮票),我们可以发现,赈灾邮票的发行每次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也成为大家奉献爱心的一种形式,但同时,也往往容易出现过度炒作的局面,给广大投资者以深刻的启示。
一、过度炒作,增量发行
1991年,长江、淮河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涝成灾,原邮电部于当年9月14日临时发行T168《赈灾》特种邮票一套一枚,面值80分,放弃了传统附捐的形式,原邮电部将全部邮票出售款项捐献灾区。邮票发行时适逢邮市高潮期,在引起轰动效应的同时,也成为了市场炒作的筹码。为了抑制炒作风,原邮电部决定增加该套邮票的发行量,从原定的1500万套增加到4000万套,增加了捐款额,但同时该套邮票的价格也应声而落,成为了邮政通过发行量变化调控市场导致炒作失败的一次典型案例,更有意味的是,在这之后,邮市即步入了长达数年之久的低迷期。
二、快涨快落,终破面值
1998年夏秋之际,我国各大河流频发特大洪水,当年9月10日,为了捐助灾区,刚挂牌不久的国家邮政局增发1998-31T《抗洪赈灾》特种附捐邮票一套一枚,邮票面值50分,附捐面值50分,售价1元,发行量3000万套。该套邮票从设计到印制完成仅用了12天,创下了建国以来邮票印刷史上的新纪录。邮票发行后,同样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富有爱心的人们纷纷解囊购买,由此引发了市场对该票的炒作,短短时间内,整版票的价格由面市初的27元被炒高至百元以上,但由于发行量甚大,随着炒风的快速平息,价格也直线回落,最终跌进面值。
三、价格奇高,曲高和寡
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特大公共卫生事件,为了表达对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全国广大“白衣天使”的崇高敬意,当年5月19日,国家邮政局特别发行了《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一套一枚,编号为“特4
四、爱心为重,规避风险
通过对这几套赈灾邮票发行以来行情走势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题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同时也是大众奉献爱心的一种形式,因此赈灾邮票往往会成为一定时间内市场的热点品种,特别是在资金的参与下,很容易形成炒局,价格会在短期内出现非理性的快速上涨。但由于赈灾邮票的发行量一般比较大,价格基础并不牢固,因此,这样的上涨局面在达到极限后也容易出现“泡沫破裂”的现象,成为“昙花一现”。个别品种的高价格之所以能够得到维持,也多少得益于发行量较小,但不可回避的是,这样的高价格品种,市场参与面是相当窄的,投资风险较大,并不适合一般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往往会成为“曲高和寡”的“花瓶”。历年来赈灾邮票的这种表现也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一来,尽管题材特殊,有着较强的热点效应,但赈灾邮票的投资同样还是要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取舍其最终价格定位的关键依然还是价值,在决定是否参与赈灾邮票投资时首要的还是要考虑这一点;二来,赈灾邮票是我们奉献爱心、体现团结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理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赈灾做出一份贡献,多多购买赈灾邮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参与对赈灾邮票的炒作,毕竟炒作后的价格再高也到不了灾区、到不了灾民手中。(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