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大版 | 一轮生肖大版二轮生肖大版三轮生肖大版四轮生肖大版 |
---|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讲的是“中国茶界六君子”之一的陈文华先生在一次普洱茶文化座谈会上发表的一段意见,大致意思是:少数纪念茶饼被赋予了收藏的意义,但这决不能改变普洱茶作为饮品的真实身份。如果消费者全部只是收藏而不喝,只为等待升值,那么只有茶商而无茶客,市场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说,由“藏”而形成的普洱茶市场只能让消费者花“冤枉钱”,只有建立在“饮”之上的市场才可以蓬勃发展。
陈文华先生的讲话坦率、真诚同时又不乏真知灼见。他讲的不是邮票,但道理用在集邮上同样适用。集邮何尝不是如此呢?邮票虽然不是普洱茶,有其自身特点,但一进入收藏领域也就有了某些共性。从中可以悟出两点道理:
其一,这些年集邮走过的道路,难道不是从“用”至“藏”的道路吗?邮票的基本功能是什么?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实际上邮票(这里指的是纪特邮票)早巳背离了基本功能,被人为地分为集邮邮票与通信邮票,在通信领域,只有集邮者在用少得可怜的纪特邮票作点缀,绝大部分邮票都作为收藏品被尘封起来等待升值。结果是这条路越走越窄。邮市低迷,有人抱怨邮票发行量太大,这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是“文革”票发行量在当时大不大?如果都“藏”而不用,它能有现在的市值?也正是因为当时的大量消耗,才使在“文革”中触目皆是的“文革”票反倒一票难求了。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即邮票的价值是历史造就的而不是人为制造的。有人想要缩短历史设法制作量少品种,这种做法只能生产一时的价优品种,却解决不了集邮发展的根本总是。
其二,什么是集邮市场的决定因素?是消费者。有人怀念20世纪90年代集邮市场的火爆场面,当时有多种原因为邮市的火爆创造了条件,最终反映到邮市的需求旺盛,其中最根本的是由于有一个庞大的消费者群体。正是这个消费者群体支撑着邮市的火热,促使了市场的火爆。邮票是商品,它必然要遵循商品的基本原则。凡是商品必须有市场作为支撑,而支撑市场的只能是消费者,在这点上它与普洱茶没有什么不同。现在还有20世纪90那样的消费群体么?答案是不言自明的。没有那样的消费群体凭什么会有火爆的市场?这就是对只“藏”而不“用”的惩罚。有一篇文章题目是“邮市不热,集邮难热”。事实是:集邮不热,邮市难热。没有消费者队伍,邮市为谁服务?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所以,邮市的短暂“复苏”表现,实际并无真正的消费群体作为支撑,不过是一些炒家在自作多情罢了,不会给集邮事业带来长期的、真正的繁荣。只有恢复到大家都在“用”邮中“藏”邮,那时邮市的火爆才是值得广大集邮者高兴的。 转自《中国集邮报》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