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大版 | 一轮生肖大版二轮生肖大版三轮生肖大版四轮生肖大版 |
---|
1971年7月18日,新华社向世界宣布:中国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创造成功针刺麻醉。此后,相继有30多个国家先后开展了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与原理的研究,这一研究成果,既推动了人们进一步探索经络学等中医基础理论的实质,也对生物化学、解剖学、现代痛觉生理和现代麻醉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1958年,中国现代医学界首先试验成功针刺麻醉。针刺麻醉源于传统的经络学说和古代针刺镇痛疗法。据唐代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公元9世纪初,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的古代医学家狄梁公,曾为一患者选用脑后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镇痛,切除了鼻端赘瘤。针麻的特点是:既可单独用针刺,又可与其他麻醉方法复合;手术中病人保持神志清醒,对病人生理干扰少;手术后恢复快,合并症少;尤其适用于不宜进行药物麻醉的病人。经过30多年来的临床实践,针刺麻醉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包括头颅、颈部、胸腔、腹腔和四肢等部位的各种大小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新麻醉方法,特别适用于山区、农村和战时环境。
1976年4月9日,为宣传中国医疗卫生科学取得的突出成就,我国发行《医疗卫生科学新成就》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其中第一枚即为“针刺麻醉”。邮票图案描绘了我国医务人员使用针刺麻醉进行手术的情景。画面上戴着白口罩的医务人员,站在无影手术灯下,正在聚精会神地为病人施行手术;左侧那位坐着的医务人员,正在细心地捻动着银针,加强麻醉效果;右侧的一位医务人员,正在利用西医设备,给病人输血并监测着手术过程中病人的生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