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连续干旱,海河水量发生变化,以及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加,天津一直严重缺水,人民生活和生产日用水由180万立方米降到70万立方米。1980年夏天,天津市发生水荒,一部分工厂被迫停产、半停产,农业乃至菜田停止用水,居民也不得不减少用水,而且水又涩又咸,缺水成了天津人民的最大忧虑。为彻底解决天津城市用水问题,198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建引滦入津工程。
1982年5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开工典礼在河北省遵化县举行。滦河位于河北省北部,上源闪电河,出丰宁县绕经内蒙古自治区东南多伦县北,然后折向东南;中游穿燕山山地;下游在乐亭、昌黎两县间入渤海。引滦入津工程从河北省迁西县大黑河水库到天津市,全长约234公里,穿过燕山山脉,凿通一条12.39公里长的引水隧洞,将水引入洁河,流入蓟县于桥水库,再经过一条64公里的明渠,26公里暗渠和四座大水泵站,把水送入天津市。1983年9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每年向天津供水10亿吨,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供水工程。工程的胜利完成,不仅结束了天津市人民喝苦咸水的历史,而且对天津市经济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
1984年9月11日,值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一周年,我国发行特种邮票一套三枚。第一枚为“甘水入津”(T97-1),图案以天津海河上的金刚桥和天津市百货大楼为背景,突出表现了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白玉雕刻的妇女塑像。她面带慈容,怀抱婴儿,左手伸掌托天,面对海河,注目水面。第二枚邮票图案描绘了引滦入津工程分水枢纽的壮观场面(T97-2);分水枢纽正提闸放水,清清甜水扑面而来,仿佛甘露滋润心田。第三枚邮票为“凿洞引滦”(T97-3),图案以隧洞为背景,突出描绘了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的英雄石雕像。画面上,隧洞深深,甜水汩汩,与英雄石雕像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