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邮票的诞生

发表时间:2016-03-01 17:37 阅读:2718次

                     
    

      18世纪末,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发展,社会急需更加便捷有效的邮政通信体系。对于邮件寄递手续繁琐而昂贵的痼疾,一些有识之士向政府提出了一些简化邮政服务的措施。英国人罗兰?希尔提出的邮政改革方案以及“黑便士”邮票的发行,开启了近代邮政的新纪元,罗兰?希尔也因此被尊为”邮票之父”。
   关于邮票的诞生,一直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1836年的夏天,英国教育家罗兰?希尔在伦敦郊外的一个村庄避暑。一天,他正在散步,忽然从后面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一位邮递员正骑着马送信。只见邮递员来到一所简陋的农舍前,高声喊道:“请问爱丽丝小姐在家吗?有您的信。”  这时从屋里出来一位姑娘,邮递员将一封交到姑娘手里说:“爱丽丝小姐,请您付五先令邮费。” 可是,那位叫爱丽丝的姑娘只看了一眼信封,便将信还给了邮递员:“对不起,先生,我没钱付邮费,请您把信退回去吧。”  “这可不行,国家规定,信件必须由收信人付邮费。信我已经送到了,您怎么能不付邮费呢?”  “可我实在没钱,怎么办?” 罗兰?希尔见他们争执起来,便替那位小姐付了邮费,“小姐,现在你可看信了。” 谁知姑娘却说:“谢谢您!先生,我已经知道信的内容了。” 罗兰?希尔被弄糊涂了,“你连信都没拆开,怎么知道里面的内容?” “哦,先生是这么回事,我和我外出的亲人约好,如果他在外面一妈切平安,便在信封上画一个圆圈,我只要看一眼信封便知道了。”  “你这可是欺骗行为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我们家很穷,实在没办法才这么做的。” 罗兰?希尔听了,心里十分同情,他深深地叹了口气,默默地走开了。经过对英国邮政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后,罗兰?希尔在1837年发表了一篇题为《邮政制度的改革——其重要性与实用性》的文章,列举了当时邮政存在的一些弊病,提出了邮政改革的几点建议,主张取消邮件免费特权,在英国本土对二分之一盎司以内的信件统一收取一便士的邮资,且由邮寄人预付邮资。他还建议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一种精美的印刷品,供寄信人购买并贴在信件上,作预付邮资的形式。罗兰?希尔的改革方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回响,议会讨论通过了邮改方案。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邮票,即闻名世界的“黑便士”。

                                       

“黑便士”是颜色和面值的合称,票面是用黑色油墨印刷在白纸上的;图幅为19毫米*23毫米,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像,图案上端中间有“油资”(POSTAGE)字样,下端中间是面值“1便士”(ONE PENNY)上端左右两角是交叉十字图形,下端左右两角是大写的英文字母。“黑便士”邮票几乎具备了现代邮票的所有特点,具有科学性和使用性,一经面世倍受欢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重印了十一次,共计7200万枚。为了防止伪造,纸里还设有小皇冠水印。“黑便士”邮票是整版没有齿孔的,邮局出售邮票时,须用剪刀逐枚剪开。与黑便士邮票同时发行的还有图案相同的蓝色二便士邮票,俗称“蓝便士”,据说是在印刷时误印成了蓝色,“蓝便士”邮票的版式和“黑便士”完全一样,但它的发行量比“黑便士”少,珍贵程度超过“黑便士”,不过闻名程度却远不及前者。“黑便士”面世九个月后,英国又开始发行了红便士邮票,图案与“黑便士”相同,改色的原因是因为黑色邮票上的盖销黑色邮戳不易看清,有人将盖有黑色戳的邮票揭下来重复使用,于是邮政部门就用同一版模将邮票印成棕红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