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邮票属性的变化及矛盾

发表时间:2009-07-10 10:42 阅读:3154次

 

现在的邮票有三个属性,1,邮资凭证,2,文化藏品3,投资载体。这些属性不是一起随着邮票的产生而来到世界的。是随着邮票的发行和环境的变化而有先有后的产生和变化的。

 

一,       邮票发行套数的变化

 

中国自1878年开始发行邮票,到现在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海关邮政,国家邮政,中华民国和新中国时期。

 

其邮票的发行情况是:

时期                       总发行套数     年平均发行套数

海关邮政(1878——1895)(18年)       8                 0.44

国家邮政(1896——1910)(15年)       24               1.53

中华民国(1911——1949)(39年)       233             5.97

新中国时期(19501973 (24)           303             12.79

新中国时期 (19741998)    (25)            549              21.73

新中国时期(19992008)(10年)      297          2   9.7

 

二,       邮票属性的变化

 

130年的邮票发行史中,我们看到邮票年发行套数不断增加,从最初的不足一套,到现在的约30套。随着发行数量的增加,邮票具有的属性也发生了变化。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在海关邮政时期,邮票的年均发行量仅为0.44套。其原因是这一时期邮票完全是起邮资凭证的作用。由于文化原因,通信还少,邮票还没引起人们的收藏兴趣。邮资凭证是邮票的唯一属性。但在这末期,出现了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预示着邮票属性的变化。

 

在国家邮政时期,年平均发行量达到1.53套,增加了3倍,由于人们文化的进步,人们开始集邮,虽然邮票的邮资凭证属性仍然是邮票的主要属性,但邮票已具有文化收藏属性。

 

在中华民国时期,邮票年发行量达到5.97套,几乎增加到四倍。出现了第一套特种邮票和附捐邮票。虽然邮资凭证依然是邮票的主要属性,但其商品和文化属性得到社会承认,在其收藏属性的基础上产生商品属性。社会不但有了集邮人,还有了邮商。

 

在新中国时期。发行套数现出明显的增加状态。邮票的属性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在改革开放前的时期,邮票发行量增加到12.79套,邮资凭证不再是邮票的主要属性,下降为重要属性,邮票文化收藏性开始上升 ,投资意识萌芽。

 

2,在改革开放后的时期,邮票发行量增加到21.73套,邮资凭证的属性不再是邮票的重要属性,邮票发行已不再只是为了通信,开始出现集邮邮票的概念,并且投资性意识开始迅速发展。在此期间多次发生邮市狂潮。表明人们已把邮票作为重要的投资载体,而不是一般的邮票收藏的升值概念。

 

3,在最近的10年中,邮票发行量达到年均30套的地步。由于邮票的通讯使用功能大大的减弱,邮票已经几乎完全是商业化的发行。这些越来越多的邮票,连收藏价值也开始减弱。使商业化邮票只能进入投资炒作的领域。邮票的投资和炒作,成为邮票的重要功能和属性。

 

邮票属性的这些变化,可以简要的列为下表

 

     属性           邮资凭证   文化藏品   投资载体

时间海关时期    唯一                     

国家邮政    主要           萌芽             

中华民国    主要           重要        萌芽

新中国1      重要            重要        萌芽   

新中国2    非重要         主要        重要

新中国3     次要           重要        主要

 

三,       邮票属性的关系变化

 

分析上述简表,可以看到:

 

1,在1973年以前,邮票的三个属性还没有都达到充分发展的地步。尤其投资载体的属性还在萌芽的状态。

 

2,新中国的第二时期,即1974——1998年的时期,是邮票属性史上最好的时期,三个属性的作用都比较完备,有使用价值,有收藏基础的邮票成为投资的物资载体也比较自然,三者的内在关系,显得比较和谐统一。

 

3,但在最近10年以来,这种内在和谐的属性关系日益受到破坏。

 

首先,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日益削弱。展望未来,将不复存在或只是象征性的存在。

 

其次,邮票的收藏价值受到削弱。市场的新增加邮票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越来越没有收藏价值,(它原是邮票投资的物质基础)

 

第三,市场投资者和邮票原始供给者依然非常强烈的想把邮票作为投资载体。

 

这样邮票的属性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由和谐的三者关系,变成矛盾的两者关系。一个没有投资价值的邮票载体,却要担负起有投资价值的载体重任。

 

四,       解决邮票属性矛盾的思路

 

邮政和投资者有不同的思路。

 

首先,在邮政方面,必然要设法缓和邮票属性的内在矛盾。一个已经没有使用前景的邮票,邮政绝不会再让它失去投资载体的价值。首要的目标是提高新邮的收藏价值,为此新邮票会“减套再减量”,而不是以前的“增套减量”。年均发行30套是近几年的高量,很可能也是以后不会再见的高量。09年的预定发行量只有24套。迄今为止在实际上只增加了一套。这种新邮发行上的损失,可由二级邮品的开发来补偿。

 

其次。理性投资者坚持收藏投资的观念,选择有历史沉淀基础的老票作为投资对象,使对象有一定的内在价值作基础,现在的表现就是这十年来老邮的稳定上升。

 

第三,激进的邮票投资者,没有兴趣等待老邮票自然升值的缓慢效果。他们喜欢把炒量小新邮作为投资理念,现在提出邮票股市化的概念,把新邮作为纯粹的炒作对象来看待。这样一种投资理念和方式能否实现还在探索,但绝不会成为邮市投资的主流。因为它并没有帮助解决邮票属性现在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只有邮政的发行改革能解决,而不是投资交易方式改革能解决的。

 

以上探讨,难免粗浅,供各位参考批评。上海华先生2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