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所有产品 > 邮票 > 纪字头邮票 > 商品详情
所在分类: 邮票 > 纪字头邮票
纪65 中捷邮电技术合作 邮票(与捷克斯洛伐克联合发行)首套中外联合发行邮票
纪65 中捷邮电技术合作 邮票(与捷克斯洛伐克联合发行)首套中外联合发行邮票
http://e-stamps.cn/upload/2025/08/13/200810059617.jpg/300x300_Min
  • 产品编号: 414
  • 会员价: ¥158.00
  • 可获积分: 55
  • 我的优惠: 登录后查看
  • 收购价: ¥102.00元
  • 发行日期 1959-8-15 发行量 700万套 版别 雕刻版 齿孔度数 11*11.5度 全套枚数 1 整版枚数 50 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全套面值 0.08元 各 枚 详 细 情 况 编号 面值(分) 规格(MM) 名称 发行量(万
  • 点击量: 24500
  • 销售量: 166
  • 库存量: 2
- +

发行日期 1959-8-15 发行量 700万套 版别 雕刻版
齿孔度数 11*11.5度 全套枚数 1 整版枚数 50
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全套面值 0.08元
各   枚   详   细   情   况
编号 面值(分) 规格(MM) 名称 发行量(万枚) 设计者
1 8 36*25.5 北京邮票厂 700 孙传哲

背景/介绍:
  1959年8月15日,为庆祝中捷两国在北京邮票厂筹建工程中技术合作的成功,我国邮电部发行“中捷邮电技术合作”纪念邮票,编号纪65,全套1枚。图案采用北京邮票厂外景,画面采用深绿色衬底,既是中国邮政的专用颜色,具有标志性,也寓意中国邮政事业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于同年9月捷克斯洛伐克也发行了1套1枚以北京邮票厂外景为图的纪念邮票,这套邮票是为纪念《捷中友谊十周年》而发行的,表现了中捷的友好,也是很有意义的中捷两国发行的同图邮票。
  北京邮票厂坐落于北京牛街,是一座砖混结构的三层楼现代化建筑。它的全部生产过程都是以自动光电管控制管理,印刷过程中同时进行邮票烘干、打齿孔、编印号码、自动记数并切成单张邮票等工序。特制的邮票印制机生产量很高,每台机器1小时可以生产普通邮票约50万枚。邮票厂设有自动刷胶机,邮票背面都涂有胶质。


纪65《中捷邮电技术合作》是中国邮政史上首套中外联合发行的邮票,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发行背景与历史意义**
1. 合作项目背景 
   1958年,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在北京牛街合作筹建北京邮票厂(中国首座现代化邮票印刷厂)。捷方提供技术设备(如自动光电管控制系统、邮票印制机)及专家支持,助力中国实现邮票自动化生产(如自动打孔、烘干、计数)。  
   该厂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运 营,成为当时亚洲最先进的邮票印制基地,标志着中国邮政技术质的飞跃。

2. 联合发行的动因 
   为纪念此次技术合作成功,两国邮政部门协商发行同图案邮票。中方于1959年8月15日发行纪65邮票;捷方发行时间由本国确定(具体日期未公开),图案与中国一致,形成“同图异时发行”模式。  

3、历史定位:据《中国邮票史》第7卷明确记载,此票是“我国邮电部与国外第一次分别发行同图邮票”,开创中外邮政联合发行先河。


二、邮票设计及工艺特色**
1、图案主题:主图为北京邮票厂建筑外景,三层砖混结构楼体配以深绿色背景。绿色象征中国邮政标识色,同时寓意邮电事业蓬勃发展。  
2、设计细节:  
  - 雕刻版单色印刷(深绿色),由著名设计师孙传哲设计,雕刻家孔绍惠操刀制版。  
  - 票幅36mm×25.5mm,齿孔度数P11×11.5,整版50枚(5×10排列)。  
3、技术突破:北京邮票厂首次采用捷克斯洛伐克技术印制本票,设备每小时可生产50万枚邮票,并实现刷胶、打孔、计数全自动化。

三、联合发行模式的开创性
1、协作机制:  
  双方约定“同图设计、各自印刷、自主确定发行日期”,未强制同步发行(区别于1965年多国同步发行的纪113邮票)。  
2、定义争议:  
  因无“联合发行”字样,早期未被列入官方联合发行名录。但《中国集邮大辞典》定义“联合发行”为“两国采用同图或同类图案各自发行”,学界据此将纪65认定为联合发行起点。

四、历史价值与集邮地位
| 维度         | 内容说明                                                                 |
|--------------|--------------------------------------------------------------------------|
| **发行数据** | 面值8分,发行量700万枚,存世量适中。 |
| **文化意义** | 体现社会主义阵营技术合作,是中捷友好关系的物证。             |
| **承启作用** | 直接推动后续联合发行实践:如1965年纪113(12国同图)、1988年J.152(中日)。 |

结语:首套联合邮票的里程碑价值 
  纪65不仅是中国邮政技术现代化的见证,更以“同图分印”模式奠定了中外联合发行的雏形。其设计融合功能性(技术合作主题)与象征性(绿色寓意发展),工艺体现国际协作成果,为后续系统性联合发行(如1990年J.166起常态化)提供了范式。在集邮史上,它标志着中国从技术输入方转向平等合作者的关键转折。


  (东邮网独家整理,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违者必究。)

我要评论 条评论
${UserName}
${UserName} (来自:${IPAddress}) ${IsChecked}
${Content}
${CreateAt} 删除
头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