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所有产品 > 大版 > 2012年大版 > 商品详情
所在分类: 大版 > 2012年大版
2012-18 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三)邮票 大版(一套五版,全同号)
2012-18 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三)邮票 大版(一套五版,全同号)
http://e-stamps.cn/upload/2012/08/02/1716536972.jpg/300x300_Min
  • 产品编号: 3285
  • 会员价: ¥80.00
  • 可获积分: 228
  • 我的优惠: 登录后查看
  • 收购价: ¥48.00元
  • 中国邮政定于2012年8月1日发行《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三)》纪念邮票1套5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2-18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5-1)J 赵博生 1.20元 (5-2)J
  • 点击量: 22791
  • 销售量: 154
  • 库存量: 20
- +


   中国邮政定于2012年8月1日发行《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三)》纪念邮票1套5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2-18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发行量
(5-1)J          赵博生       1.20元          1084.47万枚
(5-2)J          段德昌       1.20元          1093.75万枚
(5-3)J          谢子长       1.20元          1079.99万枚
(5-4)J          曾中生       1.20元          1084.15万枚
(5-5)J          董振堂       1.20元          1081.91万枚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枚数:16枚
整张规格:150×210毫米
版  别:胶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 计 者:李岩
资料提供:中国国家博物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责任编辑:陈静芝
印 制 厂: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赵博生(1897—1933)学名思溥。河北黄骅人。1904年,入私塾读书。1914年,入保定军官学校,1917年夏毕业。曾先后在北洋军阀的皖系、直系、奉系军队中任职。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不久,转入冯玉祥的国民军,历任团副、参谋处长、旅长等职。1926年,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后,和共产党建立联系。1929年,在西安任十四军参谋长兼特种兵旅旅长,并兼城防司令。时值连年大旱,无数农民卖儿卖女,而军阀反动政府却依然猛征暴敛,面对惨景,他极为愤慨。于1930年将特种兵旅教导大队改成三民主义救国军,拟入汉中,另创革命局面。事未成,入国民革命军任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在蒋介石的威逼之下,奉命南下参加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二、第三次“围剿”,均遭失败,困于江西宁都,对蒋介石打内战极为不满。

  “九一八”事变后,曾请求北上抗日,被蒋拒绝。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于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14日,与董振堂等率部起义,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任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1932年2月,参加围攻赣州的战斗。4月,与一军团组成东路军,东征福建漳州、旋即回师江西与第三军团会合,于7月在水口大败广东军阀陈济棠部。后率部参加攻克建宁之役。这期间,改任五军团副总指挥、第十三军军长。因屡立战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令嘉奖,并授予一级红旗勋章。1933年1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中,亲临前线指挥,所部多次击退疯狂进攻之敌,不幸在指挥战斗中弹中右额,为革命贡献出生命。毛泽东称他为“坚决革命的同志”。叶剑英于196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赋诗怀念。诗云:“宁都霹雳响天暗,赤旗高擎赵博生,虎穴坚持神圣业,几人鲜血染红星。”

  段德昌(1904-1933),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字裕后,号魂,1904年生,湖南南县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6月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三师第二团党代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在南县、华容、石首、公安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曾任中共公安县委书记,领导该县年关暴动。曾介绍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1团团长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4月任红3军(红2军团改编)第9师师长,指挥部队连战连捷,取得三官殿、沙岗、普济观、郝穴、汪家桥、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等战斗的胜利。被湘鄂西苏区军民誉为“常胜将军”。是年秋,在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下,红3军被迫离开洪湖苏区。他率9师担负阻击、断后等艰巨任务,转战3500余公里,于12月下旬到达湘鄂边。   
  1933年5月1日在湖北巴东被共产党中央分局书记夏曦陷害牺牲,年仅29岁。
  1952年,毛泽东为段德昌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书。1994年,中央军委将段德昌列为共和国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1934年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1935年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人,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1935年2月21日逝世;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毛泽东亲笔为谢子长墓题词: “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为谢子长墓写了277字的碑文。   
  在谢子长逝世10年后;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又为谢子长在瓦窑堡修建了陵墓,1945年2月19日,举行了隆重的移葬公祭,凭吊者逾两万人,毛泽东再次为谢子长墓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朱德的题词是:“子长同志,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挽联上写着:“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当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其他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真、贺龙、刘伯承都为谢子长墓题了词。   
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


曾中生(1900-1935)
  1900年6月10日 曾中生生于湖南兴宁东乡(今资兴州门司乡)牵牛坳。   
  1925年 曾中生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 曾中生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指挥部政治部任组织科科长,参与在所部建立政治机关,秘密发展中共组织,开展部队政治工作。北伐军占领武汉后,担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笔,宣传北伐战争的胜利,传播革命思想。   
  1927年 9月曾中生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 6月曾中生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冬回国,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任参谋科科长。不久调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曾领导开展兵运工作。 
  1930年 9月曾中生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分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在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的危急时刻,他果断地组成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反“围剿”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1931年 2月,曾中生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和军委主席。指挥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取得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   
  1931年4月,曾中生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和军委副主席、第4军政治委员,与军长徐向前率部南下作战,连克英山、蕲水、罗田、广济等县城,相继取得漕河镇、洗马畈等战斗的胜利。他率部参加第四次反“围剿”,在七里坪战斗中负伤。   
  1932年 10月曾中生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1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参加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在此期间,他虽处境艰难,仍致力于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注重军事理论研究,系统地总结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经验。   
  1933年 2月曾中生被选为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在此期间,他虽处境困难,仍致力于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注重军事理论研究,系统地总结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经验,撰写了《与川军作战要点》、 《游击战争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著作,被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学习军事理论的教材发至部队。在川陕期间和长征途中,继续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3年8月曾中生被监禁,1935年8月被秘密杀害于四川理番县卓克基(今属马尔康)。  
  曾中生同志是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红军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对党忠诚、待人诚恳、才思敏捷,浑身充满着革命者的战斗激情和力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身陷狱中,仍奋笔书就了《与“剿赤”军作战要诀》这篇重要军事著作;成为红四方面军干部提高军事理论水平的基本教材。在军史学界,有研究者甚至认为曾中生若不死,以他的杰出才能,必能被毛泽东重用,独当一面,成为开国元帅中的前几位,甚至能进元帅前三名。   
  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昭雪,肯定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寻求真理、英勇战斗的一生。   
  1988年10月,中央军委又下文正式确立曾中生为我军建军史上的33位军事家之一,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左权、彭雪枫、罗炳辉并驾齐驱。

  董振堂(1895——1937),河北新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反蒋战争。1930年反蒋战争失败后,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第25师第73旅旅长。1931年12月参加领导宁都起义,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5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红5军团总指挥、军团长,中华苏维埃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中革军委委员,率部参加了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红一、四方面军的长征。曾被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红旗奖章”。1935年7月红5军团改称红5军,继任军长。1936年10月率部西渡黄河,参加了西路军艰苦作战。1936年10下旬,红军2万余人,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进军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正当高台人民欢庆胜利之时,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9天9夜的激战,由于敌众我寡,被迫入城坚守,在敌强大炮火的攻击下,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殉难,时年42岁。
  董振堂牺牲后,毛泽东曾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董振堂是河北省籍参加过长征的最高级红军将领。红五军最后全军覆没。

我要评论 条评论
${UserName}
${UserName} (来自:${IPAddress}) ${IsChecked}
${Content}
${CreateAt} 删除
头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