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早该“确保国家名片水平”

发表时间:2010-06-30 19:10 阅读:3221次

    最近,国家邮政局将重组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其目的是“集思广益,确保国家名片水平”。作为老集邮者,听到这个消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因为现在的邮票选题,尽管整体水平尚可,但具体到结构布局,到细化,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一是“杂”,二是“乱”,三是“松”。邮票选题事关国家名片形象之重,对集邮事业发展也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向性作用。 
  严格说,邮票选题的错乱,是从1995年开始的。1995年,管理层调整经营思路,改前期发行量扩容的“增量”,为规模扩容的“增套”。 从本质上看,邮票发行量减少,邮票套数增加,其实类似于成语“朝三暮四”,或增量,或增套,发售部门的业务指标并不减少,只是换了一个渠道而已。但这种“换”,将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集邮者身上。而这时候的集邮者相对于前两年强势已经减少了大半。

  被称之为“增套减量”的政策1995年正式实施。当年发行邮票27套,另外又增发了《世乒赛》小全张和《桂花宝鼎》无齿小型张,总数29套。这个数字在前一年21套的基础上增加了40%强。1996年“增套减量”进一步扩展,共发行新邮31套,加上《宝鼎》无齿小型张,实际总数为32套,创下年发行邮票品种的最高记录。这之后,邮票年发行套数基本都维持这个规模。2006年邮票发行套数也是31套,如果加上“贺年专用”,就是32套了。

  不可思议的是,“增套减量”之“增”,居然以“地方选题”名义推行。在一定层面上,这就有变相“邮票选题下放”的意思。1995年,各省邮资票品管理局一夜间成为忙人。因为能落实一两个“地方选题”,地方集邮公司等于打开了金库,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可能发生巨变。在这种情况下,“跑”选题意义就非同一般。“跑”的结果是,该出的和不该出的题材,一起大大方方地出现在集邮者的邮册里。较典型的就是同一个“黄山”,半个世纪里居然两次出现在方寸之上,而一些排名靠后的地方性景点,由于地方政府会“跑”,也纷纷挤入邮票发行计划之列。

  后两年“地方选题”紧急刹车,邮票选题杂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但“控制”力度并不很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到位,二是不彻底。比如说,“年画”系列已经连续推出多年,它有没有必要非常勉强地往前延伸?又比如,“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遗漏关键性人物,符合不符合历史真实?又比如,本来是4枚套的民间传说故事系列,为什么可以随便更改为5枚?这种现象虽然并非主流,但多少也说明邮票选题的随意性。

  邮票选题的取舍,一方面是反映一个国家邮票发行的眼光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集邮事业如何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后者,假如决策层对邮票选题不慎重,或者偶有疏漏,那对集邮大众的影响是深远的

  新成立的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能,一是论证邮票题材,二是推荐邮票题材,其原则包括正面性、均衡性、现实性、定论性、非商业性、已故性,共6条。相信咨询委员会的建立,对保证邮票选题在政治性和科学性方面准确无误,拓宽邮票题材的选择范围,提高邮票发行质量都意义重大。

  对于邮市,但愿这是一项长期利好吧。 (张健初  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