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如何看待“奥运行情”

发表时间:2008-07-03 22:14 阅读:2162次

 

 

现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已不足两个月了。 有很多邮商和投资者认为,离奥运会越近,其利好就越大,力度就越强。其实,从历史的经验看,不尽然。1999821日至30日,世界邮展在北京举办。 世界邮展被认为是集邮事业的奥林匹克盛会,对集邮事业的发展和集邮市场的繁荣,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没有人持怀疑态度。在邮展前夕,各媒体发表了不少宣传邮展、宣传集邮和宣传邮市投资的文章及报导。如《北京晚报》发表了《邮展必将促进邮市繁荣》的文章,北京电视台播发了《邮展有期,商机无限》的专题片等。问题是世界邮展的利好发挥,究竟是一个长时间的释放过程?还是仅仅在邮展期间一个短时间的刺激?不少人认定的是后者。因此,投资者有的提前吸货建仓,手中有货的坚持不卖,都等待邮展时行情出现了高潮才出货变现赚大钱。而实际情况如何呢?邮市行情却跟人们预期的相反,距离邮展越近,邮市行情却越差。直到邮展开幕时,邮市人气猛增,可邮品的价位却阴跌不止。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卖货的比买货的多, 因为很多前期持筹者都想趁机变现, 认为再拖就没有卖好价钱的机会了。事实不是邮展对邮市利好,而是人们心目中的利好已经提前消化。消化完了,就没有了。这大概就叫“利好出尽是利空”吧。2008年的邮市行情会不会重蹈1999年世界邮展前后之覆辙呢?何况,眼下天气越来越热,“歇夏”对邮市行情的阻遏和干扰是历年之惯例。

 

另外,从 2005年发行的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及“会徽吉祥物”不干胶小版张的市场行情看,其市价已出现过三次高峰,第一次在发行后不久,第二次在2006年春节前后,第三次在20083月,他们最高价分别到过182元、125元和210元,但是投资者并不满足,期待随着奥运会的逼近,期盼一波更新更大的行情的降临。

 

一波更新更大的行情会不会出现?谁也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回答。不过从目前市场现状看,这种希望似乎变得渺茫多了。为什么?一是市场资金已经十分匮乏。以北京奥运题材为例, “会徽吉祥物”不干胶小版张尚有较雄厚的资金运作支撑, 其余的包括以后发行的“运动项目(一)”不干胶小版、“运动项目(二)”不干胶小版、“奥运场馆”不干胶小版、“火炬接力”不干胶小版和“火炬接力”小全张,都缺乏资金的关照,走势都表现有气无力,无论是大户还是散户对它们都显得力不从心。二是缺乏集邮消费买盘的有力支持。现在大量的货源集中在邮商和投资者手中。对于集邮者,有的在相对低位已经买了, 还有的在高位不想买,准备等到价格平稳后再买也不迟。 实践反复证明,缺乏集邮消费支持的行情是一时的行情,大涨之后必有大跌。

 

事实说明,北京奥运会的利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于利好,必须实事求是地去面对,不能凭主观愿望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想什么时间用就什么时间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里有一个投资人与利好的关系怎么处理的问题。

 

还有,奥运邮票行情,必须有邮市大盘的配合。从行情的全局上看,现在大盘正处于调整期。自2005年年底开始的一轮新的启动至2007年年底两年间,对后市持乐观态度者的比例很大,“超越九七”、“特大行情”词儿很时髦,投资者的胃口吊得很高。其根据包括两点,一是老票品持续攀高,如“庚申猴”单枚票由20035月份的1200元不断涨升至20083月的4500元上方(实际上已有投资资金追高和大户囤积居奇,为不稳定行情埋下了伏笔);二是北京奥运会百年利好的鼓舞。可惜的是从2007年下半年起,邮市资金匮乏迹象越来越明显,老票品有的己经滞涨、沉寂,有的甚至开始回调。现在,新邮、次新邮在调整,老票品也在调整,该是我们认真反思一些问题的时候了。(谢元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