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销毁邮票不是激活邮市的万能“药”

发表时间:2007-12-04 00:13 阅读:3011次

 

 

为了所谓的“救市”和与国际接轨,邮政部门改革了邮票发行办法,进行了多次的邮票销毁工作,近年更是以定期销毁并公布发行量的方式设法吸引邮人的眼球。但仅靠销毁邮票就能激活邮市和激起人们集邮、投资的兴趣吗?本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即邮政部门仅凭销毁邮票是不能扭转邮市的寒冷局面和重新激起人们集邮、投资热情的。

 

从这几年邮市和邮人对邮政部门销毁邮票举动的反应看,起初,人们为此欢呼过、邮市也温暖过,行情也有过短暂的热闹,但欢呼声过后,市场行情短暂的温暖和热闹过后,邮市依然是冬天般的死寂。因为人们发现,销毁后还屡屡有公司放货现象发生,市场上“复活”邮票成了邮人心中的梦魇,欲说还休的深层原因是邮人的无奈。并且邮政部门公布销毁数量又是那么的“艰难”和不情愿,人们不得不怀疑邮政部门“救市”的诚意,不得不怀疑邮政部门邮票发行与经营的诚信度、不得不怀疑邮政部门销毁邮票的真实性。因为在现实中,本来有些被销毁的邮票在销毁之初是涨了,可刚涨起来,一包一包的货就来了……如果说这些库存邮票都被销毁了,这么大量的货是哪儿来的?公司的货同邮商的存货有明显的区别,公司的货包装完整,货物整齐、量大,一批货就是几百万元。邮商手里根本就不可能存那么多货。到底销毁了没有?销毁多少?不由得让人起疑,因为这足以证明有些地方邮政部门欺上瞒下、库外有库……

 

痴迷集邮和投资的邮人最懂得邮市,人们知道邮政销毁邮票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想“救市”,但仅凭一个“概念”性而缺乏实际意义和诚信的“销毁”能有“救市”的能量吗?“销毁令”对改变邮市的衰景是件好事,毕竟库存减少了。可更多的人们认为,销毁邮票并不是扭转邮市局面的唯一办法。最近几年邮政部门都在不厌其烦的重复“销毁”的“故事”,可“销毁”以后咋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邮市的辉煌、邮市内外人声鼎沸的盛景仍是遥远的回忆。几乎每次在邮政部门销毁邮票“义举”行动的开始,人们还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利好,所以,邮市曾经反弹、邮价也有上升。但是行动开始后,人们发现,许多问题并不是如人们预想的那样,销毁的基本上都是库存邮票,而不是当前热点邮票。所以,销毁邮票对邮市的影响只是概念式的。销毁举措对整个市场来说已没有多大积极意义,概念错位,就好比把榔头砸在了棉絮上,市场已坚冰难融,多年的“弱市”不可能通过销毁部分邮票就会在短期内得到激活。

 

时至今日,人们对邮政部门犹如“壮士断臂”般的“悲壮”和近乎虚假的销毁“招式”几乎麻木,过去的激情已被消磨,被邮政部门称作“邮迷”的人们已变得极度的成熟和深沉,这才是邮市最令人心悸的地方。所以才有了近乎十年如一日并且是人们已司空见惯的邮市萧条。

 

邮市还在,但邮人的热情不在,一次次伤痛背后,隐匿着无尽的回忆,曾经的辉煌是邮人今天的坚持。或者是邮市的渐入佳境需要阵痛,需要一个过程。但拯救这个世界的还应该是缔造这个世界的那双手。如果邮政部门只是简单的以为用切纸机一刀子切下去就能激活邮市、让邮人欢呼雀跃的话,就大错特错了。销毁邮票虽然会对邮市和邮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绝不能够“包治百病”。那么,邮政部门要使目前已近瘫痪的邮市恢复原来的生气,让邮迷们重拾以往的热情,又该往哪些方面努力呢?一位省级集邮协会会长曾经说过:造成邮市低迷除了票品发行量太大外,另有三大原因:一是邮政部门不在窗口出售纪特邮票;二是机打“邮资已付”仍未取消,大量邮票不能作为“邮资凭证”消耗;三是包裹和特快专递目前还是不能完全以贴邮票作为资费。在销毁邮票的同时,一并解决好这几个问题才是关键。(北京邮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