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邮票上的今天】1900.5.26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发表时间:2016-05-26 13:46 阅读:1923次
      1900年5月26日,莫高窟道士王圆篆,为第17窟(现编号)中偶然发现一个“藏经洞”,里边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20世纪初我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时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约在11世纪,西夏统治敦煌时期,元代统治者占领敦煌以前,莫高窟的僧徒们,考虑到战争的灾难,于是就把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经卷、文书、档案以及佛像画等全部封存在此洞里,然后外筑补壁,并绘壁画掩人耳目。后因僧徒也逃战争之难未归,洞窟颓废,年久日深,洞窟甬道被风沙淤塞,竟因此幽闭近8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圆篆,率人“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秘室始现于世,并谓之“藏经洞”。藏经洞出土了敦煌遗书中最大宗文献,尤为历史文化名城锦上添花。它又成为分别研究起自东汉、中经两晋、北魏、西魏、梁朝、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下至元朝、涵盖各朝代文明的重要资料。敦煌学家姜亮夫教授认为“整个中国文化都在敦煌卷子中表现出来”。除汉文写本外,藏文、梵文、怯卢文、粟特文、古和阗文、回鹘文等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并有绢本绘画、刺绣等美术品数百件。写本中除大量佛经、道经、儒家经典之外,还有史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这些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中外友好往来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但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却在1907年至1925年间,先后遭到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沙俄的鄂登堡、日本的桔瑞超、美国的华尔纳等人的偷窃和掠夺,使莫高窟的史料蒙受重大损失。
       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和美术工作者到敦煌进行考察的人逐渐增多。经过他们的研究和宣传,敦煌莫高窟在文化界的知名度逐渐提高。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担负起了保护洞窟临摹、研究敦煌壁画的职责;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8月,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建立了敦煌研究院;1986年12月,敦煌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为纪念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百年,国家邮政局于2000年6月22日发行了JP89《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一套1枚,邮资面值60分,邮资图是绘在藏经洞内壁上的壁画,片图为椭圆形的敦煌莫高窟大佛阁。此外,国家邮政局还发行了YP13《甘肃风光》邮资明信片 第5枚“敦煌莫高窟”。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0年6月22日发行《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流通纪念币》该枚币由上海造币厂铸造。该枚纪念币正面图案为敦煌莫高窟最具有代表的古建筑-九层楼、国名、面额及年号。该枚纪念币背面图案为敦煌彩塑、敦煌壁画、币名及1900-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