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邮票上的今天】1955.4.18 亚非万隆会议召开

发表时间:2016-04-18 12:09 阅读:2311次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群山环抱的秀丽城市万隆举行。这是亚非地区举行的没有殖民主义者参加的第一次历史盛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大会发言,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各国普遍接受,为会议成功奠定了基础。亚非会议是亚非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次会议后来又被称为“万隆会议”。

      亚非会议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于1954年12月29日联合发起的,共有29个亚非国家参加。除5个发起国外,与会者还有18个亚洲国家和6个非洲国家。它们是:阿富汗、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今加纳)、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泊尔、菲律宾、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泰国、土耳其、越南、南越和也门。

      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代表团的其他成员还有:代表陈毅、叶季壮、章汉夫、黄镇,顾问廖承志、杨奇清、乔冠华、陈家康、黄华、达浦生,秘书长王倬如。

      由于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统治,承受了殖民统治遗留下的一些历史争端和政治偏见的影响,与会国家之间难以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误解和隔阂。没有资格参加会议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国家,也在会外巴望这次会议发生争吵而一事无成。

      周恩来总理以高瞻远瞩、胸怀博大的伟大政治家风度,高举和平、团结、反帝、反殖、友好合作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化解了矛盾,排除了障碍,赢得了朋友,为会议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取得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万隆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包含了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国人民问题以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等广泛内容。公报中提出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它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发起召开和自己作主的国际会议。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平等协商的原则,为国际社会确立了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这次会议所体现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合作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载入史册。万隆会议标志着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它为不结盟运动的诞生铺平道路,对发展中国家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南南合作所作的努力给予极大的鼓舞。40多年来,它激励着各国人民为自由和独立而斗争。

       1965年4月18日,为纪念万隆会议十周年,我国发行纪念邮票一套两枚。第一枚(纪110-1)为万隆会议会场——独立大厦,画面上彩旗飘舞,再现了万隆会议召开期间热烈而庄严的气氛;第二枚(纪110-2)以凌空招展的巨幅标语为背景,描绘了亚非人民欢庆团结的场面,表达了亚非人民打倒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主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