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集藏知识】那些天价的世界珍邮(四)一套票诞生两枚世界珍邮——毛里求斯“邮局”邮票

发表时间:2016-04-14 17:54 阅读:5684次

   印度洋西南部有一个火山岛国,由于荷兰航海家1598年到过此岛,便以荷兰王子之名将此岛命名为毛里求斯岛。在英属殖民地中,毛里求斯最先于1847年发行了邮票。
 
    这个偏僻的岛国 (已绝种的渡渡鸟的家乡)于1846年就被授权发行一套邮票。但是邮票的印制用了好几个月时间,结果这套邮票公认的发行首日成了1847年9月21日。 
 
    邮票的图案、刷色、面值均仿照当时的美国邮票,共有1便士(桔黄色)和2便士(蓝色)2种面值,不同面值的邮票由单一印版印刷,图案的正中为英女皇维多利亚侧面像,像的上方缀文字“Postace”(邮资),下方为面值。大概是为了区别于英国本土的邮票,女皇像的左边加缀了“Post Office”(邮政局)字样,右边还加缀了“MAURITIUS”字样。邮票的印版是由该岛首府路易斯港一个名叫约瑟夫?欧斯蒙德?巴纳德(1816-1865)的钟表匠雕刻和印刷的,首批邮票每种面值各印500枚,按照原来的打算,这套邮票还将印刷第二、第三,甚至更多批次。然而当邮政局需要更多的邮票时,却决定不再重印,而是立即委托巴纳德另制新版、筹印改版邮票。1848年6月,新版邮票发行,奇怪的是,新改版的邮票在图案、刷色和面值等方面均未做任何改动,一切照旧,仅仅把女皇像左边的文字由原来的“Post Office”改成了“Post Paid”(邮资已付)。在接下来的11年间,这种新版图文的邮票还被多次增印,据考证,光是由巴纳德先后刻制的印版即有5种之多;1859年的3月和11月,又先后增发了二批分别由J·拉比洛特和凡·休文制版印刷的同图邮票,其刷色、面值及文字都一仍其旧。也正因为左边文字的差别,使这套邮票区别于后面发行的同图邮票,于是该套邮票也得到了“邮局邮票”的雅称。
        
                          图1.毛里求斯邮局邮票(桔黄色1便士和蓝色2便士)
     据说这套邮票是毛里求斯邮政局专为该岛总督夫人戈姆女士寄发她所举办的—次舞会的请柬而特别赶制出来的首套邮票,除总督夫人使用外(有记载说她买了两种各350枚),余下的部分于当年的9月21日在邮局向公众发售。 
    这套邮票是否真是为毛里求斯总督夫人寄发舞会请柬而发行?似乎不太可能,原因有二:一是批准发行邮票需要很长时间;二是舞会于9月30日举行,而此类正式活动通常需要在几个星期之前发出邀请。这更可认定这套邮票是作为正常的邮资而发行的,包括为寄舞会邀请卡而贴用与邮资相符的1便士邮票。更准确的说法是,邮票发行后,绝大部分由该岛总督夫人购买后用于邮寄她的周末舞会请柬。
 
 图2.“舞会信函”封之一(藏于英国皇家邮集)
 
    至于为什么新改版的邮票并没有在图案、刷色和面值上做任何改动,而只是改动了左边的文字呢?为改动这几个字而放弃再版,并重新设计新版,而且这种新版竟然能延续使用长达11年之久,足见这几个字的重要性所在。目前,集邮界对这种做法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有人说邮票面世后即有人指出上面的铭文“毛里求斯邮政局”用词失当,左边的文字改为“邮资已付”后,各方认为设计已臻完美,再无瑕可击了。于是被长时间地使用起来。可是,今天大家如果能够比较客观、公共地来重新评议一下这套邮票的话,我们可以认为,“毛里求斯邮政局”这个称谓用在邮票上实在算不上是什么大错,对照同时代世界上有些国家和地方邮票上的铭文,如美国1846至1975年之间包括国家邮政局和地方邮政局发行的全部邮票上使用“美国邮政局”、“亚历山大邮政局”、“安纳波利斯邮政局”……以及我国清代的“大龙”、“小龙”、“万寿”邮票上使用“大清邮政局”、“大清国邮政局”,这样的例子很多,也没听说过谁指责“这不对”、“那错误”了。而发现改版邮票上的文字,在已有“邮资×便士”之外,又画蛇添足,硬加上个“邮资已付”,如此不伦不类,却被视为完美无缺。一个半世纪以来,邮政史专家、集邮学专家竟都见怪不怪,从无半点不同意见,是非之如此颠倒,岂不是天大怪事!
 
                                        图3.“波尔多”封
     还有一种说法也很有韵味,这套邮票印版的制作者巴纳德是一个由1838年移居毛里求斯的半盲的英国人。他的视力极差,将“Post Paid”(邮资已付)错刻成了“Post office”(邮政局),理由之一是新的印版改变了左边的文字,当然它们看起来比较美观,然而维多利亚女王的图像并没有改进。
 
                                      图4.“舞会信函”封之二
 
    证明这套票确实是错票的说法很多,也有传说当时是总督夫人委托巴纳德设计制作的这套邮票,巴纳德错将左边的文字刻成了“Post Office”(邮政局),因为路易港邮局的招牌也是这样的,所以这是个严重的错误。但路易港邮局的布朗里格局长也没有发现,很快外埠来信指出这个不能容忍的错误。恍然大悟的布朗里格局长后悔之余,只好叫巴纳德重刻一套印模,由于钟表匠事先已拿到10英镑10先令的工钱,而那一千枚邮票只卖得6英镑5先令,故成为有趣的亏本邮票。

                          

     图5.“舞会信函”封之三(大英图书馆收藏)  

 
    现在有人认为那些说法并不正确,首先,毛里求斯曾出现过盖着“Post Office”字样的手盖邮戳,所以包括印在邮票上的用词是符合逻辑的。其次,既然巴纳德是个视力极差的人,又不是个专业雕刻匠,邮局凭什么把这么重要的工作委托他来做,而且还在出错的情况下,仍然让他来做新的改版,并且一做再做,竟然连制了5版之多!再者,有据可考的是巴纳德尽管会修理钟表,但并不是钟表匠。1839年3月9日当地报纸LeCerneen的一则广告称他是微型画画家和雕刻家。他也没有半盲,而且雕刻邮票时年纪不老,只有31岁。
 
    现在,每当人们提起这套邮票,谈到它们之所以珍贵,总离不开“设计错误”这个永恒话题,似乎这个错误已是铁定的了。其实解释不清的地方仍有很多,我们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认为这是个设计错误。
 
图6.印度孟买封  
 
    毛里求斯“邮局”邮票在问世之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为人们所知。直到1864年欧洲集邮界才知悉毛里求斯已经发行邮票。如今,一个半世纪的岁月过去了,当年被判设计有误的“毛里求斯邮政局邮票”,由于发行量少,且绝大部分因用于寄发请柬,这部分的邮票在舞会结束之后已随请柬被当作废纸抛弃了,因此,留传下来的极为稀少,成为举世闻名的珍邮。至今所知仅有1便士15枚(新票2枚,旧票13枚)、2便士12枚(新票4枚,旧票8枚),其中6枚在实寄封上。许多集邮名家都以拥有“邮局”邮票而自豪。毛里求斯将“邮局”邮票视为国宝,在首都路易港专门建立“蓝便士博物馆”,展示一银行家1993年花费250万瑞士法郎巨资拍得的全套“邮局”新票。毛里求斯邮政还多次发行纪念邮票,以票中票形式展现独具魅力的“邮局”邮票。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存世的这些邮票和实寄封来一个神奇之旅,揭开这些存世者的面纱,感受这套“邮局”邮票带来的惊世传奇。   
 
    最初发现这套珍邮的是法国波尔多当地的商人之妻,收藏家博查德的太太。1864年,她从丈夫收到的信件上首次发现了12枚这种“邮局”珍邮。后来把这批邮票卖给当时的几个邮商。几经转手,邮票最终被费拉里得到其中的7枚,并在1921年拍卖售出。这些票还曾成为巴普提斯·莫恩、阿瑟·欣德、阿尔弗雷德·利希滕斯坦、阿尔弗雷德·卡斯帕里等许多著名集邮家的藏品。1866年,又有两位青年在一个包裹上发现了2枚1便士旧票,1868年一位集邮家又在一本旧杂志中发现了2枚1便士旧票,其珍罕程度可想而知。
 
    “邮坛巨星”威廉·贝·艾弗里爵士1854年生于英国伯明翰,他是大型磅秤工厂的厂主,十七岁开始集邮,做过地方邮协会长,在1878年得到著名邮商、英国吉本斯公司经理查·菲利普斯的专门指导。他以巨额资金、坚定意志和超人胆识开始聚积当时仅次于费拉里和塔普林的世界第三大邮集。他的邮集里第一珍品是一套毛里求斯“邮局”新票。它们是菲利普斯在1893年专程到波尔多为他购得的。当时用34000美元买到邮票,加上旅费125美元和酬劳费500美元等,一共是40250美元。这套邮票被认为是同种邮票中最好的一套。1909年艾弗里爵士去世后,这套邮票被另一“邮坛巨星”、犹太巨贾亨利·杜维恩得到。此后阿瑟·欣德用30000美元买到这两枚“邮局”新票,1934年4月30日欣德遗集拍卖时,它们分别卖得12625和7575美元,加起来才是20000多美元。
    1905年1月13日,在普蒂克和辛普森公司的拍卖会上,后来成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约克公爵,买下一枚被认为是品相最好的2便士“邮局”新票。当时由他的代理人小克劳福德付出7250美元。它是已知的3枚新票中品相最好的,当然也是12枚中最好的一枚。他还和金托尔伯爵买得一个贴有一枚1便士“邮局”珍邮的实寄封。它们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皇室邮集”中引人注目的珍品。1972年在汉堡邮票拍卖会上,一枚2便士“邮局”新票卖得60000美元。
    2011年7月,英国斯宾客拍卖行第11026期拍卖会上,一枚难得一见的毛里求斯蓝色2便士“邮局”邮票旧品被买家出价105.31万英镑(包括佣金)拍获。此次拍出的“邮局”邮票原收藏者汉弗莱?克里普斯是英国著名的集邮家,长期收集英国殖民地早期发行的邮票,拥有许多珍稀藏品。 
    而当年的带舞会请柬的实寄信封,据悉存世仅3枚,其中一枚在英国王室邮集中,这枚“舞会信函”封,贴红色1便士邮票1枚,符合本地邮资。该票贴在写有H·Adamesq·funr字样的小型舞会邀请信封上,票上面还印有黑色边框的"已付"字样的手动盖销戳和落地戳。信封背面有黑色圆形日戳销记,外圆是英文毛里求斯邮局,内圆是日期1847年9月27日。这枚品相极佳的实寄封是迄今发现的距发行日最近的。该封的收件人亨利·安得姆先生当年仅18岁,他的父母是毛里求斯岛上有名的望族,他的父母和他本人当时都收到了舞会邀请。
    一个贴有两枚1便士“邮局”珍邮的实寄封于1897年在印度发现。名叫艾尔伯特·霍华德的集邮者到孟买旅游,在一家商店购买东西时看到这个信封,上面有完整的呈王冠状的邮戳,戳面有“毛里求斯政府邮局 1850年1月4日”的字样。霍华德希望店主把这信封卖给他,店主开价250美元,这笔钱当时值12.5两黄金,能购买下一家同样的商店和货物。集邮者如数付款,把这信封带回伦敦,并在1898年11月4日卖给著名邮商佩其特,代价是8000美元。佩其特不久把这个信封以9000美元卖给集邮家弗农·罗伯茨。对比霍华德“印度探宝”的满载而归,这似乎微不足道,但当年1000美元已可买五十两黄金了。几年后,佩其特又用10000美元向集邮家买回这个信封,再以1.1万美元卖给乔治·沃辛顿,这位“邮坛巨星”是美国的口香糖大王。1906年用这笔相等550两黄金的价钱买下这个著名信封,使他成为第一个有“邮局”珍邮的美国人。沃辛顿在1884年到伦敦,用2.5万美元向吉本斯邮票公司买了一部邮集,开始其集邮活动。由于1886年组建美国口香糖公司发了横财,沃辛顿在当时是美国中西部最富有的人,所以邮商们不远万里来到克里夫兰的“百万富翁”街,把珍贵邮票卖给他以求好价。但后来由于经营失败,他在1915年欠下33.75万美元的债务无法偿还,只好把邮集卖给纽约染料制造商——“邮坛巨星”艾尔弗雷德·利希滕斯坦,得价44.5万美元。而这个信封在沃辛顿邮集中,也起着舰队的“旗舰”一样的显眼地位。
    艾·列支登斯坦生于1976年8月6日,在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受过正式教育,又到柏林大学攻读化学专业研究,后来在瑞士成立“阿纳林染料和药品公司”,随着业务扩大,他的公司从巴塞尔迁到纽约。在1917年买下沃辛顿邮集,使他成为美国最有名的集邮家之一,并在1926年后十年任国际邮展组委会主席,而且荣获1926年纽约国际邮展大奖。艾·利希滕斯坦1947年2月24日逝世,其邮集为1913年出生的独生女路易斯·博伊德·戴尔继承。她也是“邮坛巨星”和世界上最伟大的集邮家之一,十四岁时就在纽约集邮俱乐部作有关法国波尔多地区邮票的学术报告,曾任1956年第五届国际邮展和1960年伦敦国际邮展的评审员,还是国际集邮基金专家委员会主席。这位首获国际声望的女集邮家在1967年12月15日去世,其遗集在1968年10月21日至1971年7月1日分十一次进行拍卖。第一次第一项邮品理所当然是这枚毛里求斯“邮局”珍邮实寄封。当时在电视摄像机的强光下,这个存世118年的信封上邮票色泽鲜艳得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带有很宽的票边。这个上面书写着“致印度孟买附属圣经会索斯·杰森先生”的信封估计是最抢手的邮品。该次在纽约举行的拍卖不亚于1921年的巴黎大拍卖,因为电视使美国和整个世界都看到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当时这件非凡邮品有五位主要竞争者:美国新奥尔良的雷劳德·维力公司、伦敦的吉本斯公司、意大利的雷诺托·蒙多尔福公司、纽约的罗伯特·西格尔公司和拍卖主持单位伯纳德·哈默公司。报价从7.5万美元开始,然后增加5000美元、10000美元、20000美元。当吉本斯和维力公司同时报出280000美元时,哈默竟一鎚定音,结果又重新开始,维力公司以380000万美元的创记录高价买下!比两年后的1970年3月24日也是在这华尔道夫饭店举行的西格尔公司拍卖“红1分”珍邮得到的284000美元多了三成!是此后十年的世界单项邮品最高售价。这部邮集共卖得345.55万美元,超过费拉里邮集的实际价值。
 
图7.“黑色邮戳”封
 
    在法国的波尔多省,有个小学生在1902年因集邮之需,央求邻居一位退休酒商让他在过去的旧信里搜寻邮品。老人同意之后,这位少年集邮者幸运地找到两个贴有“邮局”珍邮的实寄封!其中一个被称为“波尔多封”的写着“至法国波尔多的杜坎和吕尔涅先生”,销着整套邮票的邮戳非常之清晰。戳面的日期是1847年10月4日,离戈姆夫人的那次舞会还不到一周!该封背后有“毛里求斯邮局船运信件普利茅斯”的戳记,还盖有红色的伦敦圆形邮戳。当年为在“黑便士”邮票上留下明显销戳,英国邮戳改为红色。从戳记可知12月24日到达法国的布洛涅港,两天后到达巴黎,12月28日到达波尔多,寄递时间共八十五天!第二个信封只贴着一枚面值2便士的“邮局”珍邮,由于这个学生曾从集邮书刊上看到几年前艾尔伯特·霍华德在印度的收获,便不露声息的把这两个信封珍藏起来。两年后老酒商去世了,为弄清这件实寄封价值,在1904年1月17日他便在父母陪同下来到巴黎,就将此封拿给巴黎的一位很有名望的邮商托马斯·利梅尔鉴定,这位邮商很懂行,由于这种信封六年前在伦敦以8000美元成交,故邮商也同样以8000美元买下第一个信封。由于第二个信封是黑色邮戳盖在黑色邮票上,利梅尔便以日期不清为借口,只同意用6000美元买下。少年在父母怂恿下卖掉这两件稀世珍宝。1.4万美元当时可买七百两黄金,也够父子三人搬运!利梅尔在1903年把贴有整套“邮局”珍邮的“波尔多”封卖给集邮家布鲁纳·德拉热蒂尔,售价9000美元。另一个封后来在柏林邮政博物馆找到归宿。德拉热蒂尔在1917年把邮集卖给艾·列支登斯坦,使他有了世界最大的毛里求斯邮集。但染料制造商在1922年把这个最好的信封卖掉,只留下沃辛顿邮集中那个贴有两枚1便士“邮局”珍邮的“印度孟买”封。阿瑟·欣德马上用3.75万美元买下这个最有名的实寄封,这是此后40年间邮封的最高售价!在1934年4月30日的伦敦大拍卖中,欣德遗产中的这颗明珠仅以2.5万美元便给法国的“邮坛巨星”莫里斯·巴勒斯买去。但在1963年10月1日举行的巴勒斯遗集拍卖中,这个著名信封以7.84万美元被雷蒙德·维力公司买去。该公司在1968年买得的“印度孟买”封已保留至今。其照片被作为该公司的广告图案,还经常在纽约的《华尔街日报》上刊出。1970年“波尔多”封又一次易手,被金井广幸买去,丰富了他的价值连城的毛里求斯邮集。这个“波尔多封”2005年被评为世界最珍贵的10枚邮品之首。 
    我们最后再梳理一下,1便士新票2枚,其中1枚在金井广幸的邮集中,另一枚在毛里求斯蓝便士博物馆。旧票13枚,其中在实寄封上的有6枚。其余7枚,除了柏林的德国通信博物馆和斯德哥尔摩的瑞典邮政博物馆各有1枚外,其余5枚主要分布在私人收藏者手中;2便士新票4枚,已知1枚在金井广幸的邮集中,1枚在毛里求斯蓝便士博物馆,1枚在英国皇家邮集中,还有1枚在私人收藏者手中。旧票8枚,其中在实寄封上的有2枚,柏林的德国通信博物馆和斯德哥尔摩的瑞典邮政博物馆各有1枚,其余也在私人收藏者手中(包括2011年拍出的这枚);6个实寄封包括有3个“舞会信函”封,贴1便士邮票1枚,英国皇家邮集中有1个,大英图书馆中有1个,另1个在私人收藏者手中;1个“波尔多”封,贴1便士和2便士邮票各1枚,属于金井广幸的邮集;1个“印度孟买”封,贴1便士邮票2枚,为维力公司所有;1个“黑色邮戳” 封,贴2便士邮票1枚,被德国通信博物馆收藏。 
    2009年《斯科特邮票目录》中,毛里求斯邮局邮票1便士新票标价1250000美元,旧票标价900000美元,2便士新票未予标价,旧票标价1000000美元。
     一套邮票诞生了两个世界珍邮,奇迹!


    (资料来源于网络及相关资料,上海东邮网仅负责汇总、整理和发布,其目的在于跟大家交流探讨邮票知识,我们不对其可靠性、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转载请注明,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