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榜

【邮票上的今天】气象学家竺可桢诞生

发表时间:2016-03-07 14:21 阅读:3428次

                                                        

      竺可桢字藕舫,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1910年赴美国留学,主攻农学及气象学,1913年获得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后,任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气象学会会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1974年2月7日卒于北京。他在创建气象研究所、推进气象科研、开创气象教育、组建气象观测网、开展物候观测、物候、气候变迁等研究方面都作了开拓性的贡献。

      竺可桢在中国首先提出季风系统这一概念,讨论了季风的成因,指出夏季风强(弱)时,长江流域主旱(涝),华北主涝(旱)。他首创区域气候研究,提出划分亚热带的指标,对亚热带北界的确定有决定意义。他把农业气候分析、气候区划和自然区划联系起来确定中国八大气候区,确定了气候区划和自然区划的基本轮廓。他从中国的古文献中收集整理资料,研究中国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其成果对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贡献。竺可桢还主持并亲自参加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治沙,黑龙江流域、新疆、青海西部南水北调,华南热带生物、云南热带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并作出了重大贡献。

      竺可桢一生著有《中国气候区划》、《东南季风与中国的雨量》、《中国气候概论》、《十年的综合考察》、《物候学》(和宛敏渭合著)等,并有《竺可桢文选》传世。 竺可桢的形象曾出现在我国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第二枚(J149-2)上,他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正透过一副晶莹明亮的镜片,严峻地凝视着前方。仿佛在洞察大自然的风云变幻。背景的物候变化曲线图,表明了他在物候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此外,为宣传气象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我国曾发行《气象》邮票一套三枚,分别为“古代气象”(特24-1)、“气象观测”(特24-2)、“气象服务”(特24-3)。